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棒喝时代:高考加分必须确保公正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7 15:18  大众网-齐鲁晚报

  8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原局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的建议》函,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对加分问题进行调研,会同相关部门对高考、中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洪可柱认为,加分政策涉及到千千万万考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许多考生及其家长对不合理的加分政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腐败现象非常不满。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但有两个词仍在流行:一个词是“裸考”、一个词是“裸分”。所谓的“裸考”是指在高考中无加分的考生,“裸分”就是没有经过加分的高考成绩。在一些省市,出现了高考“

状元(加分)”和“裸分状元”这样奇特的称呼。

  参加高考的考生,俨然已被分为两类:“加分”考生和“裸分”考生。因为高考加分的群体逐年庞大,从若干年前一个学校寥寥数人,变成眼下某些地方一个班级数十人。像北京某学校一个班近50人,有20多人能在高考中加20分!

  高考加分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政策,其目的就是弥补单一考试的缺陷,对特殊考生或特长生给予一定的政策性鼓励,但这项政策却正在一些地方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甚至成了腐败的通道,这值得深思和探究。

  按照国家规定,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另一类则是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除此之外,各省市及高校还有自己的加分政策如劳模子女加分等等。

  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省市出台的加分政策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随意性很大。像

福建省漳州市市长亲自拍板,只要纳税300万元以上,其子女中考就可以加20分。这种政策的出台,简直像宣告分数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南方周末》8月3日报道)。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决策机制导致加分过滥,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都想把加分当作社会管理或福利手段。到目前有的地方加分项目已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近些年来通过关系找教育部门要求出台高考加分政策的行业、部门或人士仍然层出不穷。

  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这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年湖南省对作为“体育竞赛优胜者”的高中毕业生的加分统一测试中,有上千人是“水货”(据《中国青年报》)。湖南省幸亏进行了集体测试,才堵住了这些“水货”,其他省市有没有这样的“水货”呢?这对其他“裸考”考生来说,是多么严重的不公啊。

  高考加分涉及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某一个加分决策的出台不应该是一个部门关起门来制定,而应该由全社会来讨论,既要防止高考加分变成某些部门的利益,又要建立起政府、社会、媒体等各层面的监督机制,杜绝掺假注水,确保社会公正。

  作者:本报评论员 张 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