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别把树木当“森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9/06 11:47 红网 | |||||||||
近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与广州市消费者之家网的工作人员专程走进广州各大高校校园,对学生消费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在学生消费的5大怪现象。(9月5日《信息时报》) 调查的5大怪现象分别是:现象一: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现象二:节衣缩食只为“面子工程”;现象三:崇拜偶像买上千元球鞋;现象四:不再流行的衣服鞋子通通扔掉;现象五:为买名牌化妆品不惜偷钱。
应该承认,调查反映出的5大消费怪现象在现今大学生身上都是存在的,不过显然是十分片面的,多数现象反映的都只是个案,不能反映出大学生消费的全部,把这样的“高帽子”套在全体大学生头上,并不公允,是将一颗树的毛病当成了所有树木的“通病”,把几颗树木当成了森林,显然是有失偏颇,犯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至少据笔者了解,这样的怪现象并不普遍,大多数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没有那么严重。比如“一束花30元,一个公仔60元,一条裙子200元”、“一位浙江的女生,大一刚来的时候不习惯,想家,她就在每个周末打‘飞的’回家一次”等这样的怪现象毕竟只是发生在极少数人的身上,也是少数的几次,不可能天天如此,成为习惯,显然并不能拿来概括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学也不例外,如同一个社会,大学生当中显然也是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着贫富差距的现实,学校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典型的缩影,犹如一面镜子,社会上存在着盲目的奢侈消费,学校中也就随之出现。一些大学生的奢侈消费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父母给惯的,是社会消费的奢侈之风向校园蔓延的结果。 笔者并非想为那些奢侈消费的大学生“喊冤”,而是觉得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调查,当是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对大学生消费进行调查,不能只盯着那些“富翁”大学生的消费,也当了解贫困生的消费,这样才能避免调查结果的片面化与极端化,不要以偏概全,只将弱点呈现出来,故意“妖魔”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