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高校争建豪华大门折射大学精神之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10/12 10:59  红网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风波未平之际,中国高校的大门又成了众矢之的。最近,山东聊城大学校门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8000万元”,一时引起网民哗然。网民们还自发地提供其知道的大学校门的造价。记者致电一些高校进行核实,对方纷纷否认了这些“天价”。(10月11日《广州日报》)

  虽然荣登“中国高校大门排行榜”的学校都极力否认,并给出了数字以正视听,比
如聊城大学称花了300万,南昌大学称花了180万,西安文理学院称花了120万,但建个校门的花费数以百万计就不是“天价”了吗?

  是我们的高校钱多得没处花了吗?实在并不是,甚至是恰恰相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成为银行“债务人”,有的大学贷款已高达10亿至20亿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提供的数据,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与此同时,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在20%左右,他们也迫切需要得到救助。

  一方面是高校负债累累,大量贫困生生计艰难,另一方面却是某些高校一掷万金地花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显然是一种悖论,引人深思。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说一直深入人心,大学既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想必更非谓有豪华大门之谓也。对学界前辈的名言,大学中人不可能不知,但大学的决策者们为何纷纷瞄准了豪华大楼乃至豪华大门用力呢?

  这首先在于相关约束机制的缺乏。大学大兴土木旧貌换新颜不惟是大学领导的政绩,有时候也是地方领导的政绩,有助于改善地方形象以及拉动地方GDP,而且大学土建工程能为某些人带来金钱等利益。动力无穷的同时,对大学如何花钱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预算监督乏力,

审计监督滞后,其结果只能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还应看到的是,公立大学负债再多,国家也不会让其破产,对于银行的呆坏账,最后必然是财政埋单。这一点,是由公立大学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所决定了的。而对于高校的责任者而言,这通常似乎不是什么问题,连错误都算不上,问责就更不可能了。某些高校疯狂举债、挥金如土,就是摸准了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的脉搏。而既然大学大兴土木的资金来源大多只能是财政拨款以及对学生的收费,那么大学收费变得高昂也就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某些高校大学精神的失却也是重要原因。大学精神沦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成为稀有之物,自然是很难产生大师的。正因为大师难觅,无从在这一层面进行竞争,底蕴缺乏,层次不高,才飞扬浮躁,转而求诸求等而下之的东西,比拼起了大楼乃至大门,俨然大学之高下全在于谁的设施更豪华、谁的配置更齐全,仿佛非此不足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但事实上如此进行比拼的结果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我们的大学只是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与人们的期待相去甚远。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其应该领异标新卓然不群,而不应沾染流俗。但如今的事实却很是不堪,大学常常为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左右。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那些世界上的名校以层出不穷的大师、以人文精神、以创新能力而为人所知,而我们的某些大学却只能以校门豪华而名声大噪呢?是机制的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或许,哪一天我们的大学盛产大师了,其才不会再去比谁的大门更漂亮、更豪华。

  [作者:孙立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