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民工与大学生的比较价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0/25 12:0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黄勇 印象中不学无术的“民工”与饱读诗书的“大学生”究竟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似乎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答案不言自明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晴雨表的变化,一方面是众多企业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对民工与大学生的社会比较评价开始出现混沌和模糊的状况。
前不久,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开办大学生就业窗口,推出了一批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的岗位,这在全国的外来人员求职市场中开了先河。让大学生们开蹭民工兄弟的“就业蛋糕”,无疑是“评价混沌”的一个生动的标本、一个颇有说服力的注脚。 这当然不是我们这个前进变化中的社会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新华社为此专发新闻,就说明了其不同一般的关注价值,但关键是我们能从这个标本和注脚中解读出什么。 在现时状况下谁都承认要让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很难,多少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苦口婆心,结果不仅效果甚微,有时还会因为言者立场与论述的疏漏,招致更大的反弹,使此事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成为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但事实又证明,再难办的事情,也还是会应验“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至理名言,南京民工市场的举措就是一个让人观念转变的好办法。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所谓的“民工人才市场”求职成功的经历,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明摆着告诉你,你只要肯放下“臭架子”,在民工市场中露面参与竞争,就会有合适的,甚至是很体面的类似“外贸企业现场管理”这样的岗位等着你,否则你只能在家郁闷终日,郁郁寡欢。 我并不赞同简单地将大中专毕业生等同于“民工”的称谓,因为两个群体的学习经历和基本知识储备有明显的差别,不可混为一谈。但不可否认的是,民工中的优秀群体或优秀分子,其资质、禀赋绝不比大学生们差。他们通过在职学习的弥补,至少可以在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方面迅速超过大学生,在企业中位居比大中专毕业生更高的层次,这在众多的沿海发达企业中已经成为现实。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的报酬和收入已经超过了历经十年寒窗苦的大学生们。由此观之,民工们随着素质的提高,在就业层次上已经与大中专毕业生们日益接近,因此民工市场中开设大学生就业窗口,尽管在当下还有为企业的配套人才招聘提供便利的功能,但实际上也为两个群体的就业提供一个“PK”的舞台,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彰显真正的“人才”的内涵。 当然还有一个“极端”的视角,那就是大学里绞尽脑汁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对民工群体所呈现的“孱弱”的局面,应当让更多的大学人才培养者们汗颜,基本的理论储备是必要的,也是大学生未来闯世界必备的“干粮”,但关键是除此之外更要有让大学生安身立命的“匕首”、“投枪”、“金刚钻”……但至少在眼下,能提供这种急需技艺的教育者以及与之相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还是社会的稀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