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搬一次家脱一层皮 搬家都搬怕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8 14:01  中国青年报

  一个人招架不住,李素梅把在老家的丈夫易本耀叫来了。

  “自己教自己的孩子,家庭私塾,这纯粹是自救。”易本耀见不上学的小孩多,就用白纸写了广告:“外地来京的孩子想上学吗?请到打工子弟学校来!”校名费了他不少劲儿:以前听说过铁路子弟学校、矿山子弟学校,咱是打工的,干脆就叫打工子弟学校吧。

  教室由一间窝棚扩大到三间,易本耀从老家带来的一个年轻老师教副课,夫妻俩教主课。他文科底子好,以前在老家时常替李素梅代课。

  “就是到这会儿,我也没往办学校上想。可孩子越来越多,咋弄呵?”易本耀讲这样下去不行,一得找到稳定的校舍,二要办合法手续。那会儿,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求高,比如有固定的校舍,操场有200米的跑道,教师有资质等,他们哪具备。

  “等我们达标了,这些孩子早耽误了。”易本耀说。

  在菜地边将就了近三年,1997年4月,学校先是向西挪到甄家坟,接着又南移到沙窝的一间木器厂。因为好多学生家长是卖菜的,有三轮车,学校的课桌椅就由他们帮着搬。白天交警不让走,只能夜里运。260多个小孩排队去新学校,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新地方刚上了一上午课,警察就来了,说是非法办学,撵他们走人。

  被赶出来的学生,由老师领着,在木器厂门口的马路边、大树底下继续上课。下午学校只好放假,停课一周。易本耀赶紧四处找地方。

  一个学生家长帮忙在彰化村找到一排空房,有十四五间,但房租贵,一年要9万。连东西带人又搬过去,这回上了一周课,派出所又来人了,说不准在这办学,要办去别处办。1997年的这个春天,打工子弟学校两周内搬了3次家。

  搬家时,易本耀负责找地方,李素梅管搬东西。还是在菜地边上办学时,他们攒了30多根盖房用的檩子,碗口粗,想着将来万一有地儿,盖自己的校舍时用。结果学校被撵来撵去,这30多根檩子,李素梅只好搬来搬去,走哪儿带哪儿。

  “搬一次家,脱一层皮,搬家都搬怕了。我跟易本耀说:这学咱不办了!他说不行,不办学生没地儿去。人家把办学当成了事业。”

  每回搬家,都要花一笔钱,小搬几万块,大搬得二三十万。“桌椅更新添置、水电改造、房屋维修增建,都是钱呵!”现在的龚村校舍,以前租给沙发厂。易本耀他们花了18万块盖了彩钢活动房当教室,再加上改水改电、粉刷门窗墙壁等,一共花了30万。“光是清垃圾就用掉一万多块,大翻斗车拉走100多车,一车100块,就这人家还不爱拉,还得夜里拉。”

  最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一次搬家,是在2004年3月。

  回忆起那次遭遇,易本耀摸着自己的秃顶慨叹道:“哎呀!差点跳楼。”

  当时有个记者,用摄像机录下了这次搬迁经过。“他说不播出,只是留作资料,等我老了,当作回忆看。我信了,结果啥也没避讳,拍得特生活化。”

  租房合同早到期了,房东催着学校搬家。易本耀把学校周边转了个遍,哪有空房一清二楚。但还是没地能让他们马上搬进去。保证书写了,感谢匾也送了,最后房东要拆房了。

  事态严重:房子一拆,一千多名师生无处容身,学校就得停课关门。易本耀紧急开会,讨论了几个办法:1、停课,但停的时间太长,家长会担心;2、宣布解散退费,可这么多孩子一下去哪儿上学;3、继续找地儿、求人、想办法。

  易本耀把全体老师集中到操场上告知:学校扛不住了,咱们这个院子明天就要拆迁了,明天开始停课,给学生家长写的通知正在打印。星期一到星期五停课放假。随即,老师四散而去,到教室通知学生。

  在一间低年级教室里,老师无奈地告知实情,几个男孩先后站起来问:学校搬哪儿?上学有车接车送吗?是不是自己掏钱坐车呵?

  一个高年级老师通知过后,学生无人提问,一块唱起了歌:“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我在心中……”歌声越唱越小,最后顿住。女生开始哭,男生则趴在桌子上,教室里一片静寂。

  拆迁如期开始,学校被断水断电,桌椅被搬到院子里,房子拆得乱七八糟,残垣断壁,校园一片狼藉。周一能不能找到校舍,打工子弟学校还能否继续办下去?

  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易本耀失踪了,连李素梅也联系不上他。

  两天后,易本耀才出现。他去了海淀区政府和区教委,请求区领导帮助。“我就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等,厚着脸皮,实在没办法了。”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将闲置的紫竹院小学,借给打工子弟学校中转用。

  刚拿到钥匙,易本耀就迫不及待去扫院子,全体老师去清扫教室,整整清理了两天。然后周密地安排一千多号学生的迁移,准备了两辆大公共汽车,周一一早,接学生上学。

  学生到校上课了,但易本耀却受到众多家长的围攻,他们对孩子跑远路,坐车上学担心,对学校也不放心了。

  被团团围住的易本耀急了,大声讲道:

  “各位家长,我易本耀奋斗了十年,追求的就一条,不像有人想像的我在那挣钱。一学期300块(学费),赚什么钱?北京市的人均教育成本是2600块,咱们才300块钱,赚什么钱?不是公办学校咱孩子进不去吗?不是还没有无条件地敞开大门吗?不是没有把我们容纳进去吗?如果把公办学校大门敞开了,让我们都能走进去,都能在经济上承受得起,我们办这个学校何用?我们为什么非要办呢?不就是为了救急吗!

  “10年前办这所学校,当时的孩子如果6岁的话,今年就16岁了。如果等政府来解决,他已经从一个儿童长成少年了,那不耽误了一代人吗?

  “现在,咱们学校审批了,取得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书,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许可,咱们这个校园就是海淀区政府给我们找的,而且在我们这个过渡阶段,免费使用。你们难、孩子难、学校也难。咱们就为了一个目标,让孩子受到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不再重蹈你们的覆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