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学生每日消费需上报 俺的花销干学校何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9 13:19  红网

  11月7日《重庆商报》载,重庆文理学院“国内首创”了列表监督学生消费行为的举措,设立了学生消费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需要学生填写家庭成员、生活费来源、收入来源、消费详情等,按日均、周均、月均、学期总消费填写具体花费,并签上本人、班长、辅导员的姓名,再上报年级、院系和学校。有"谎报"嫌疑的同学在周围同学的监督下,只能"实话实说"。

  据说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育专家张仲明认为,此举的正面效应肯定大于负面效应。他认为:学校的做法从细节处抓住了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关键点,甚至能让学生学会理财。当然,其负面效应就是减退了学生的人权观。

  不可否认,学校此举的动机是好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抑制部分学生乱花钱的现象,但是一来好的动机未必产生好的结果,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二来好的动机也应通过好的手段去达到,否则,就是非正义的,如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

生活质量,但各人为这此而做出的努力却并不相同,有些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人却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损人利己,违法犯罪,如果只重结果而不看过程,那么,这种行为似乎也是合理的。正如罗兰夫人所言,“正义,正义,多少罪恶假汝名而行?”在此意义上,重庆文理学院的“首创举措”即使能取得一定效果,也难逃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功利主义”的指责;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家长制作用,与现代大学精神和当代具有普适性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虽然个人每月消费情况只是个人的私事,不管以什么名义,学校都无权干涉;可我们不妨退一步,姑且撇开这些不谈,此举真的如“教育专家”所言,“正面效应肯定大于负面效应”吗?答曰:未必。笔者并不怀疑大多数同学的诚信,会如实填写自己每月的消费情况,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培养了学生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奴性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如果“谎报军情”以逃避学校的监控,其实也是对权威另一种方式的承认——填写“消费记录单”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与学校权威的合作,不管这一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或带来欺骗性质的;此外,“谎报”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现代社会另外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即社会诚信。何况,就算学校对每位学生的消费情况都了如指掌,恐怕对于控制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收效甚微,他们该买什么还是会买什么,根本用不着向学校“早请示,晚汇报”。此外,如果有学生在同学的监督下不得不“实话实说”,或有学生将同学没有损害任何他人的个人消费行为报告给学校,那么,此举到底在鼓励一种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其实,就算个人消费高一点,也并非什么坏事,只要学生或其家庭能负担得起。毕竟,谁不想过得舒适一点呢?我不反对学校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但以这种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方式来监控学生的消费行为,实在是收效甚微,得不偿失,甚至可以说是“愚蠢之极”——把凯撒的还给凯撒,把上帝的归于上帝,学校还是回归到传播人类文明的本位上去吧!(宕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