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重点高中招生“配额制”是否更接近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11/14 11:30  中国青年报

  作者:舒圣祥

  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从明年起,黑龙江省各地重点高中招生将打破完全按照分数高低录取的方法,实行“配额制”(指高中把招生指标按照不同比例,分配给普通初中进行招生的方法)。以往,黑龙江省重点高中招生是完全按照分数高低进行录取的,但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学生到重点高中上学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师资
力量存在差异,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差异较大,致使部分地区“择校”现象严重。(《新华每日电讯》11月13日)

  不可否认,通过把重点高中指标提前分配给各初中,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每所初中的学生,都能按既定比例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从而在就读机会上对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农村学生有所弥补,同时也在理论意义上,遏制了初中阶段的择校现象。但是“配额制”能否真正实现

教育公平,还需要细细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重点高中招生“配额制”并不能真正“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每所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比例上一致,就是教育均衡了吗?显然不是。教学质量滞后的学校依然滞后,只不过在“配额制”下,滞后性不再直观地反映在中考成绩上罢了。它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的“贫富差距”,只是以一种人为的结果,掩盖了实质的不公。

  而且,“配额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明显缺陷。看得出来,重点高中招生的“配额制”,和当下的高考分地区招生是很相似的,都是提前分配指标,变整体性竞争为局部性竞争。高考分地区招生政策,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诟病,其弊端当然也会在“配额制”上得到同样的体现。

  第一,招生指标的分配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往往,权力在给弱者和强者分

蛋糕时,最有可能偏袒的不是弱者而是强者,其结果,很可能是以“照顾弱者”的名义“欺凌弱者”。像一些名牌大学,不都在说“照顾边远地区考生”吗,可实际的名额分配中,给大城市和高校所在地的名额,远远多于给贫困地区的名额。可见,如何保证“配额制”名额的分配公平,就是个大学问。

  第二,各初中分得的指标虽然是确定的,但学校学生并不确定,好学校的学生挤入差学校参加中考,显然更容易被录取——既然能有“高考移民”,也当然会有“中考移民”;或者,成绩好的学生有意选择到学生整体成绩相对差的初中就读——择校不是没有了,而是倒过来“逆择校”了。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目前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能不防。“配额制”毕竟涉及众多学生,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尽可能审慎,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才会有好效果。

  另外,“配额制”会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他们考了足够高的分数,却因为指标的问题不能如愿入学。难道他们的教育公平,就不重要了吗?说到底,“配额制”不过是以人为指标代替自由竞争的不公平方式,来维持一个粗糙的相对公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起点平等的竞争,都要优于起点不平等的竞争。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因为“配额制”本身可能制造的起点不平等,那么,即使它是出于弥补农村学生和遏制择校的考虑,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新的问题,带来新的不公。

  教育部门对农村学生进行弥补以及遏制初中阶段择校,真正有效的办法还是“扶弱济贫”,将有限的资源向弱校倾斜。这是个笨办法,费劲而且不能立即见效,但是教育问题偷不得懒,得踏踏实实一步步来。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不仅是对农村学生最根本的弥补,也是对择校现象最根本地遏制,“铜陵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反,只要教育资源分配依旧不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就不可能实现——“配额制”只是将就读机会分配出去了而已,没有实现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对不少人而言,它同样是不公平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