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时代:中国研究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2 13:35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11月14日,近150万考研(blog)大军确认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进入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的第8个年头。在日益火爆的考研背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近日,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blog)在博客撰文《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认为“如果盲目考研的现象过于普遍,高校科研的质量就势必会受到影响,与其培养出许多不 合格的研究者,还不如让这些人在本科打好基础后就直接投入具体的实践工作。”
其实,两个人说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丁钢说的是,依据13亿人口的基数,中国的研究生人数基数太少;而李开复说的是,在现有的研究生中,真正有研究能力的人很少,国家花费了资源却培养了太多不合格的研究生。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东南大学演讲时说:“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国确实和不少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笔者认为,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生还达不到优秀本科生的水平。许多优秀本科生要么出国,要么就业,考进来的一小部分研究生,在他们上本科期间大部分精力都用来死记硬背对付考研了,没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准备。由于不少研究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导师不得不给研究生补上本科生课程。这样补的结果,一些真正具有研究生水准的学生就觉得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没多少差别了。 除了研究生自身要提高素质以外,调整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也必须加快解决,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荒唐现象需要尽快改变。毕竟,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充当“社会调节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流于形式的研究生教育,浪费的不仅仅是本来就紧缺的国家教育资源,也浪费了无数学子宝贵的时间资源,并推迟了其创造社会财富的可能性。 记者李 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