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热点辣评:安全套进中小学教材何必太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0 17:05  大众网-齐鲁晚报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过去对学生的性教育方式,似乎显得很脆弱。性教育方式越是不明朗,潜流滋长得越快。

  12月19日《北京晨报》报道,婚前禁欲、拒绝网恋、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些在不少人眼中略显“敏感”的字眼悄悄现身于中学教材。从今年秋季开始,北京市率先推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读本》。该读本是国内首个防艾地方教材,目前已进入北京市80%的中学。据了解,一些教师曾对有关“安全套”的敏感内容如何讲授感到困惑。

  笔者以为,在性教育问题上只要有了科学的态度,就没有什么可困惑的。“正确使用安全套”写入教材,体现了教育者直面现实的理性态度。

  过去,我们的性教育过多地注重性道德的教育,事实证明,只靠性道德教育,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现实。《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个题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中学生性行为调查报告,其中三个100%引人深思: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过去,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碰到早恋等类似的问题,往往会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你们应该多读些书,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这种教育尽管非常必要,但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似乎显得很脆弱。性教育方式越是不明朗,潜流滋长得越快。冲动是魔鬼,连成年人都难以控制欲望,中学生又怎么能够轻易地做到?

  美国的性教育实践值得我们反思。从里根政府起,美国政府就开始推行节欲政策,作为保守主义者的现任总统小布什上台以后,更是花巨资推广“未成年节欲运动”,什么“银戒行动”、“值得等待”、“节欲最酷”等,美国的性道德教育不可谓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然而道德教育的效果似乎不是太好。在小布什的老家得克萨斯州,就有一份报告显示,该州十三四岁的女生中,接受节欲教育前,有过性行为的占23%,而在接受节欲教育后,比例上升至29%;同样,相似年龄的男生中,这一比例则从节欲前的24%上升到了39%。

  不久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仅二成多的中学生认为过早发生性行为不合适。面对现状,除了应有性道德教育,或许还应该退而结网,教会孩子们一些必要的防护知识,告诉他们如何避免性病的传播。与其堵和塞,不如防患于未然,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早些做好准备。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所受到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因此,有必要以更科学理性的态度改进性教育的方式,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