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审评浅议:“推荐上大学”只能加剧学生负累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5 14:54  红网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发表演讲表示,现在不少省把高考科目减少,以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但“减科并不会带来减负,哪怕只考一门,只要高考存在,学生也会从早学到晚”。因而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员谢小庆的想法是:先由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然后再展开全国统一考试,分数不对外公开。(12月24日《新京报》)

  确实,现在的中国孩子,几乎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在为着冲刺“高考雄关”而累其筋骨、苦其心志,以至于从小学到高中期间,都有学生因不堪课业重负而陆续上演弃学、自杀等人生悲剧。然而就我看,尽管实行考试入学制度有其不可规避的残酷性,但相对于“推荐上大学”而言,严格的考试入学制还是要人性化得多。换言之,学生的负累要相对轻松得多。

  如果实行“推荐上大学”,学生潜在的精神压力必将增大。因为,学生能否被推荐,或者能否被推荐进入心仪的大学,话语权都掌握在学校及教师手里。而在现今的教育领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职业道德感普遍较差,平等观念和仁慈意识几乎荡然无存。那么,学生为能博取教师及学校的“好感”,就只能强抑自己的个性、甚至忍降自己的尊严,在教师和学校面前委曲求全。否则,学生在教师及学校心目中就没地位,也就可能在推荐时遭遇冷落。

  如果如果实行“推荐上大学”,学生家长的精神和经济负累必将增大。而在现今的教育领域,很大一部分教师以至学校都是“两眼只盯钱”。那么,学生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到时候能够获准推荐,或希望能被推荐进入理想的大学,便不得不从进入高中阶段开始,就必须尽量去满足教师和学校的“情感欲壑”与“经济欲壑”。而直接掌控着学生升学命运的教师及其学校,就必将把“推荐权”作为待价而沽的牟利工具,让家长们在对教师及学校的“投入”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家长们给教师及学校“进贡”的洋码不断攀升。尤其这种“花钱买推荐”的“门前竞争”,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家庭来说,就很可能在高中阶段即陷入倾家荡产的厄运。

  如果如果实行“推荐上大学”,所有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都将变演为权势群体子女的求知殿堂。权力腐败早已渗入招生领域,是不争的事实。掌握着公权力的人,既然连原本很难得到的官帽都能轻易地弄到,把自己子女推荐到大学读书,自然更不在话下。当然,权力者们更有“花钱买推荐”的雄厚资本。而那些富甲一方、甚至富可敌国的有钱人,要想在教师和学校手中“买推荐”,简直是小菜一碟。这样一来,普通百姓的子女们,家境贫寒的子女们,即便再发奋苦,最终也只能“望学兴叹”了,至少跟心仪的理想大学无缘。

  因此,就我们这个“权势社会”的国情而言,惟有坚守严格的考试入学制度,对弱势群体子女及才显得相对轻松和公平。纵然孩子们的课业负累较重,但也比跟权势竞争要轻松许多。须知,就弱势群体来说,跟权势群体比拼乃是最难忍的负累,缺乏

教育公平的畸形竞争乃是最残忍的压力。因而我以为,我国的高校入学制度,绝不能向牺牲社会公平、仅利于强势群体利益的方向改革,而要在简化和优化课程方面去寻求路径,把那些相关性不大、学生日后发展方向关系不密切的学科削减下来,尽量多地给学生留下休息时间。不然的话,如果真的施行“推荐入学”的高校招生模式,对于关涉面更广泛的普通平民来说,其承受的精神与经济负累就不堪想象,而由此导致的教育问题、社会矛盾就更是难预料和消减。(作者:马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