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时评:谁给大学生制造了“甜蜜的毒药”?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6 12:03  三秦都市报

  作者:樊艳兵

  “没有它,我现在就活不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小蒋毫不掩饰自己对信用卡的热爱和依赖。读大四的小蒋,钱包里已有4张信用卡,几乎天天都要“喜刷刷”。如今,信用卡在大学校园里正迅速“普及”,像小蒋这样的刷卡一族越来越多(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信用卡从烫手的山芋变成纷纷争抢的香饽饽,银行对此的解释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珍视个人信用的习惯,磨练自我约束、理性消费的意志。”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银行不过是看中了大学生的消费潜力。

  “先消费,后还款”,对于一个“已成年但还未成人”的特殊人群而言,无疑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更何况还有很多吸引大学生的“优惠条件”。然而,大学生毕竟是“伸手族”,轻松和潇洒地“喜刷刷”之后,要么是眼巴巴地盼望着父母的“救兵”,要么是麻木地由着银行去扣利息。无怪乎有网友感叹:学生

信用卡是绑架,是陷阱,是绳索,是圈套,是美女蛇,是甜蜜的毒药。

  根据中国

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透支期限一到,银行将通知信用卡持有人偿还欠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款利息,对信用卡透支5000元以上,银行经3个月催收未还的,将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且,学生信用记录中会出现不良记录。显然,信用卡透支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经济负担,也是思想包袱。这和银行的“初衷”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正如台湾“卡奴”泛滥,当地银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样。国内银行也应该明白,毫无节制地给大学生发行信用卡,同样会造就一大批“先享用消费快感、后向父母伸手”的大学生“卡奴”。前不久,鉴于韩国青少年日益高涨的手机费用已经成为令众多家长深感头痛的问题,韩国政府将实施新法例,监管青少年对手机的使用。可见,即便是一种合法的市场行为,只要引起了普通的消极作用,政府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