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我国高等教育更需要“知耻而后勇”

http://www.sina.com.cn 2007/01/22 11:10  红网

  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更快的发展。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仅为108万人,2006年达到了540万人;2006年,中国高校在校学生、科研经费分别是1998年的4倍和6倍。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2007年1月20日《新安晚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的高等教育究竟如何,更要看群众怎么说。作为一名“群众”,笔者认为:比招生规模没有意义,因为中国人口原本多;比科研经费也要实事求是,因为近20年中国大学学费的涨幅10倍于居民收入增长;如果是比SCI、EI、ISTP收录引用率、诺贝尔奖得主、重大发明、重大科学突破等等,则“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这句话也还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高楼大厦之谓也。”大学也并非单纯的规模大、学生数量大、学费收入大之谓也。事实上,对于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巨大成绩不容抹杀,但还远远不到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的时候,相反,我们倒应该“带着一点羞耻心去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例如:

  过于高昂的学费令人羞耻。中国社科院2005年《教育蓝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中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4%),形成了严重的教育缺欠。如前所述,大学学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25倍,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青年报》)教育经费的狂涨让城乡居民颇感压力,更让低收入人群不堪重负,教育作为社会调解器的作用被严重削弱,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出现苗头。对此,教育部门官员还能以所谓“中国高等教育在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为荣吗?难道不应该感到一点“羞耻”吗?

  重大科研成就的匮乏令人羞耻。例如,有人统计,在2000到2002这三年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六所全国最强的学校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总共发表了27篇论文,仅及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东京大学的20%。(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4中国一流大学评价揭晓15所大学入围》)。考虑到这六所大学的规模(师生人数)都至少在哈佛大学的两倍以上,因此可以说,一所哈佛大学的科学产出相当于大约200所中国一流大学。这就是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实力仍然不强,创新能力低下,许多重要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作为科研基础工作的高等教育,难道不应该承担一点责任,感到一点“羞耻”吗?

  学术风气的不纯令人羞耻。高校学术腐败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贬损了学术的崇高形象,阻碍学术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高校学术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代笔、买卖书号、徇私关照、项目垄断、虚假鉴定、内定奖项、近亲繁殖等八个方面,可见毛病还不少。“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可是,当大学里学术腐败如此猖獗,“社会的良心”已被玷污,这岂止是令人“羞耻”,更应该令人感到可怕!

  此外还有“官本位”盛行、毕业生就业难、扩招后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等等,这些问题都适足以令人“羞耻”,而不是自我夸耀“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诚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抹杀,但是,古人说:“知耻而后勇。”所以,带着一点羞耻心去办教育,正视当前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实事求是地去解决,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奋起直追,努力缩小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真正差距,才是正确的态度。(作者:邓清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8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