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大学生生均成本核算意义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01/24 12:19  《新快报》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国务院纠风办会议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

  此话一出,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讨论,要知道,上学贵的问题一直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一块心病。政策一旦出台,对大学学费的收取意味着什么新的变化?能否解决成本核算一直不清不楚的问题?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举有拿成本替换学费之嫌。

  生均成本与学费矛盾重重?

  此前,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就曾说,完整意义上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是很高的,也很复杂。他说:“现在规定的日常运行成本只包括学校里老师的工资、日常的水电费等,大约理工科一年得15000元左右,文科得12000-13000元,医学至少要4万元,艺术院校的学生至少需要10万元以上。这样的运行成本运算比培养成本少算了很多,而真正计算完整意义上的人均成本,一个学生不仅仅是一万两万元的问题。”加上教学设备、教学用地,硬件软件设置和基本设施,生均成本高得惊人。

  然而大学生们对此并不理睬,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2.18%的人认为,学费每年应该在人均3000元以下,31%的人认为可以在3000元/年,也就是说大学收费在三千元以下才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标准。

  再看一份数据:据“教育政策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是学费开支最昂贵的国家,日本大学生一年费用为每人11万元人民币,但日本的人均GDP是我国的31倍。参照平均购买力进行对比,日本大学生每年支付11万元,相当于中国大学生每年支付3550元。而中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却超过1万元。所以,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因此,我们戴稳了“大学收费全球最贵”的帽子。

  一方面是国家认为自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方面是社会普遍认同学费较高,在这种矛盾下,学费和成本核算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谈的尴尬境地,这个矛盾,教育部门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成本和学费:学生为差额买单?

  按照国家规定,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平均成本比例为44%,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15%。

  然而,目前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4000亿元,国家现有的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高校现在向银行借贷的总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现阶段差额部分就是各高校靠收学费填充。假如按此计算,我国高校为保持正常运转,硬生生从学生的口袋里榨出了2200亿元的“差额”。这又完全违背了《教育法》。

  有学生抱怨,老师搞科研,费用摊到学生头上;高校行政人员太多了。还有,后勤集团每年不知道要从学生饭菜中赚多少!每年的学费要六千多,贫困生一年就把家里掏空了。

  一个家长也埋怨道:“家长花了那么多钱,小孩读了大学还是失业在家,国家对大学生太不负责了,对家长的钱太不负责了!老百姓的钱就这样被糊弄没了。”

  有专家就建议,大学的很多成本需要压缩,把建设节约型高校列为考核校领导的指标才是正途。

  生均成本核算:堵住你的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王建军表示,目前教育部门一直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但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就被转嫁到学费上,必然引起学生不满。此时如果把基础设施算进大学教育成本,那么数字将十分吓人,教育部门再出台政策表示学费不会上升,通过一种合理的公开来掩盖学费收取的不合理,却让人说不出什么,毕竟从账面上看政府是赔钱的,此举有拿成本替换学费之嫌。如果一个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是5万元,学费只收5000元,反倒成为一种扶持。

  “也许此举的结果不是学费的下调,我认为可能是学费的上涨,”王建军表示,“也许它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学生和家长无话可说,从而缓解自身的压力,也缓解社会矛盾。”(新快报记者:郝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4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