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现实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5:30  厦门日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屡见报端,已经令人见怪不怪了。但是,前几日看到的一则新闻还是让我颇为震惊。据报载,某发达城市的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13个环卫工,竟引来包括研究生在内的近300名毕业生报名争抢;最终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被录用。说不清是环卫工涨价了,还是学历贬值了,总之,大学生似乎到了一职难求的地步。

  在大学生喊着求职难的时候,来自人事部的数据却显示,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日渐扩充的青年“失业大军”,一边却是不少就业岗位虚席以待,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结构性失业。

  我们的调查也表明,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机关事业单位”仍是多数毕业生求职的首选,这样,文章开头的例子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招环卫工的可是家事业单位。但是现实中,能实现“高薪、稳定”的求职愿望的大学生毕竟少之又少,多数毕业生为这很少的职位而忽略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很多人在探讨当代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原因的背后时,将其归咎于各大高校的扩招,扩招产生的大量高学历求职者使就业市场成了买方市场,招什么人,什么样的人算人才,都由用人单位说了算,被惯坏了的用人单位任意设置甚至是拔高学历门槛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扩招的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又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专业的就业面过窄。另外,还有一种主流观点将毕业生的就业难说成是求职心态问题,就有就业指导专家提出,毕业生就业不一定非得都奔机关国企等“大西瓜”,不妨考虑中小企业或基层单位,捡“芝麻”可能更适合个人发展;或者是“先就业再择业”。当然,这些观点都有道理,都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有益探讨,但是,都没有触到问题的关键。

  窃以为,板子不能光打在毕业生或是高校身上,企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市场经济时代里的每个人都作为经济人而存在,毕业生在付出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之后,追求稳定而又收益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是理性的。毕竟,如今的中小企业多是民营企业,不仅收入不高,工作也不稳定,连起码的养老、

医疗保险都没有保障,在这样的地方呆着能让人安心吗?其实,只要企业主动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适当提高待遇,并主动为员工投保,栽下了这样的“梧桐树”,才能吸引并留住大多数“金凤凰”。不过,在目前由结构性失业导致的就业市场失灵的状态下,还应辅之以政府的调节,由政府出面来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给就业歧视设障,给待遇盘剥设限,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再通过失业保障和创业贷款之类的优惠,引导毕业生向中小企业流动和自主创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