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浅译:“解放优秀生”需要配套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5:34  红网

  杭州市育才中学新推出了“解放优秀学生计划”,即全校各门功课适当加快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坚决做到分组分层教育;每节课留出15分钟时间给优秀学生自主安排;免优秀同学几科或单科作业;允许优秀同学同年级“走班”;允许特优生跳级听课。(1月24日《今日早报》)

  引起争议不奇怪。首先是基于公平的争议。解放优生,会不会慢待非优生?其次是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优生被优待,易生骄傲心理,非优生则易自卑,怎么办?还有制度的争议,取消重点班之后,这是否是重点班的变种,叫停还是倡导?还有其他方面的,如老师组织如何组织教学,家长如何看待,等等。可见,从教育规律到相关制度,包括社会影响,都有诸多争议点。

  那么排解争议的方法是什么?笔者认为需要配套的教育措施。就单纯的计划而言,“解放优生”的同时,也要“解放非优生”,努力让每名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这便体现了因材施教、公平科学的教育思想,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果冷落了差生,这就是不公平的教育。

  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对象首先是非优生,他们的感受要特别重视,让这些孩子正视现象,发奋努力,非常重要。相应的,优生的心理也不能放松,其优越感带来的危害,不压于非优生的自卑感。如果因为得到了一些“自由选择权”而误了学习,误了人格,后果可想而知。

  就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而言,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学校和老师都得认真研究。不然,这个不错的“解放优生”计划就会被老的教育模式撞得头破血流。从素质教育到普通老师的各种创新,其失败常常不是失败在“计划”、“观念”上,而是失败在陈旧难破的教育模式。

  最基本的是相应地制度,它是保障“解放优生”健康运行的关键。一是教育内部的评价科学化,相应的措施制度化,确保这一措施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稳步进行;二是普适性的教育法规,合乎法制精神,便可以保障这一计划在公平、公正的合法轨道上行进,不然,这就会演变成践踏教育法规的“创新”,就容易产生新的教育问题,助长应试风气,也难以培育健康的下一代了。(作者:龚明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