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择校生拖后腿 我们也不愿收择校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0:12  广州日报大洋网

  中学校长:影响升学率我们也不愿收择校费

  “为什么本应由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却总是不能足额投入,而非要用纳税人咬紧牙关缴纳的‘择校费’等‘乱收费’来弥补教育经费的‘缺口’呢?”在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孟浩等多名省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广东省率先于全国尽快废除“择校费”等“乱收费”。

  取消择校费还应公布招生名额

  提案指出,就“择校费”来说,没有哪一条法律说是可以收取的,即使政府的某些部门已经明文规定可以收取“择校费”,也不代表“择校费”合法。

  提案指出,在公共财政投入的教育领域,受教育者应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提案援引广州市

人大代表、哲学博士曾德雄的话:“高中学校既然是通过统一中考来招生,考卷一样,标准一样,招生的标准也应该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如果收取‘择校费’,就会产生不公平,有钱就可以读好学校,没钱就不能读,金钱在招生中不应该发生作用。”

  省政协常委王则楚也力主取消择校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公办择校”收费项目的建议》的提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则楚说:“招生办应该要求所有学校公布学位、公布招生名额,不能预留招生名额。这样,学位资源就可以受到全社会的监控。”他还谈到,捐资助学也不能与学校名额挂钩,学位资源是公共资源,不能因为捐了钱就霸占一些学位资源。若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名校可以办私立学校,比如六中。

  过千人报名争抢250择校生名额

  本来中小学收取择校费,校长们应该对此高举同意牌才对,但当记者就此问题展开采访,却听到一名中学校长表示:“我们也不愿意收择校费!”

  省政协委员、茂名一中校长黄家祥说:“很多人不了解择校费的由来,我觉得板子不能直接打到学校身上!”他以茂名一中为例,该校为省一级学校,每年择校生名额为250人,但一般都招到280人,“条子太多了顶不住!”每年招生期间,要求择校的学生蜂拥而至,招250人往往有超过1000人报名。择校费每年2.5万元,一年择校费收入700万元。这笔费用50%返回学校,用于改善学校设施和增加教师待遇,另外50%上交财政。

  学校账目十几年只

审计过一次

  黄家祥说,每年返回的择校费350万元,刚好可以补充该校办学需求的不足。因为按优质高中的建设,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如果不收择校费每年缺口在300万元左右。省政协委员、湛江一中校长杨耀明也直言:“这几年高中扩大招生,政府投入少,中学的发展基本上得力于这部分钱。”

  高额的择校费是压在家长头上的沉重负担,也让人质疑学校的操作有没有“猫腻”。

  黄家祥说,从办学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即使是在华师附中这样的名牌学校,学生上高中三年的教育成本也不过在2.5万~3万元左右,即1年的教育成本不会超过1万元,但为让小孩入读名校,家长往往要多花3~4倍的钱。即使如此,择校费真正的受益者不是普通工薪阶层的老百姓,而是领导官员或者有钱人的孩子。

  另外,返还的择校费用到哪里去了?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规矩。湛江一中校长杨耀明说,一般情况下返回学校的50%择校费中,40%用于改善教师待遇,60%用在学校发展。但在不同学校,返还择校费的用途却有不同的操作。对这笔钱地方财政有没有进行审计?茂名一中校长黄家祥笑着说,地方政府对优质高中一般比较“宽容”,明知道在财政投入上底气不足,因此比较少过问学校财政明细账目。在黄家祥担任校长的十几年中,真正的审计只有一次。

  择校生“拖后腿”校长拥护取消

  杨耀明表示,面对社会舆论,如果政府投入资金足够,中学校长坚决支持取消择校费。因为建设一所名校很不容易,大家都珍惜这块牌子。但择校生录取意味着要降分,给学校管理、升学率及办学水平带来负面影响。(作者: 林洪浩 文远竹 卢文洁 刘海健 张顺美 练情情 廖靖文 实习生: 陈倩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9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