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废除高考 谁给穷人素质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15:50  信息时报

  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读到这么一种说法:穷文富武。意思说穷人家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通过读书参加科举,因为读书成本低,勉强还能负担得起。按照时下的划分,学武功应该是属于素质教育了,能学一点儿当然不错,但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太高,只有富家子弟才能负担起,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是望而兴叹了。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将读书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不厌其烦地组织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考试,除了想通过考试测试应试者的能力外,还充分考虑到读书是培养人才与选拔人才兼而得之的成本最为低廉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客观条件影响最小,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先天智力与后天的能动性。这最大限度保证了参与的广泛性,尽可能地给更多的人机会,毫无疑问,这样的制度设计穷苦人家的孩子更能受益,同时也丝毫没有亏待富家子弟,大家都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考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科举,但这一目标是同样的。

  当然,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都弊病多多,最主要的罪状就是将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这一点,相信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深有体会。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先生有鉴于此,提出废除高考,将教育的定位由选拔人变成培养人,培养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等等。他还设计了为替代高考的一整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真是有破有立。

  我不怀疑按照范谊代表的这些设计有助于素质教育,但问题在于,素质教育要有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像我这样的乐盲,如果有钱请得起郎朗教钢琴,虽然成不了钢琴大师,但弹个《茉莉花》一类的小曲应该问题不大吧。但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承担得起所谓素质教育的高昂费用呢?又有多少人能够有机会接受这些素质教育?且不说现在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社会中低收入人群难以承受之重,没有余力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就算是出个土财主,想叫孩子学又能去哪里学呢?范代表设计的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中,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学校社团活动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社会评价20%:含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这一方案不幸成为现实的话,农村的孩子、偏远地区的孩子这50%的绝大部分就没有了,由于他们没有一个好爸爸,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何况,高考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么多的人才不都是高考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吗?许多人飘洋过海闯世界,好像也并不比洋人差多少。这样说并非是否认高考存在的弊端,而是说比起选拔人才的公平性而言,这些弊端还可以忍受,而且这些弊端也不可能完全抹杀素质教育,也还有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改善的余地。

  世界上最惨忍的事,莫过于用制度去剥夺人的发展机会。“十年寒窗”、“黑六月”、“黑七月”虽然也十分恐怖,但毕竟给人希望,这希望正是来自平等的机会。而范代表的设想,无疑是在各种资源分布相当不均衡的中国,悄无声息地剥夺大多数人的机会与希望。据说,现在已经到了“赢者通吃”的时代,废除高考的企图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说法。(作者:周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5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