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时评:母亲千里送药 送来溺爱送丢自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8:18 红网
山东即墨某职业中专学生李雪得了感冒,给远在东北的妈妈打电话。13日晚上,李雪的外婆和做医生的母亲从哈尔滨坐飞机来到学校,送来了治感冒的药。据称,李雪像平时宿舍里打热水、拖地、擦玻璃等活基本不干,自己的个人衣物床单被褥等都是出钱让别人洗,她以前生病,从来都是母亲看着吃药,自己从不乱吃药。(3月16日《青岛早报》) 作为孩子的母亲,不辞远征劳顿不吝花掉高额差旅费,专程乘机给异地生病的独苗苗千里送药。不用说,这是为人父母者身上散发出的一种醇悠而深沉的爱。这种爱也的确很原生态,但这种母爱的自然表达,送来关爱与娇惯的同时,却直接“送丢”了孩子的自立意识,无疑是把孩子再一次放回只有温暖没有风霜飘摇的襁褓中。 尽管给予和关爱不能作为利益回收的订单,但感恩之心与苍生情怀,却是生息于任何社会的人们对给予者的起码“回执”。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任何拒绝这种情怀生成的行为,无疑都是在“复制”着道德的癌细胞;系牵苍生,明晓现实与未来之责,更是一个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 让人担心的是,不管是那些正在“草莓化”的独苗苗,还是在他们周边的家庭、学校、社会,自立意识的培养缺失与感恩教育的习惯性疲乏,似乎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流行元素”。诸如高中“陪读军团”声势浩大,家长普遍认为理所当然;父母每天守在校门口习惯性地接过孩子肩头的书包,孩子从不言谢……如此云云,无一不凸显出感恩与素质教育的群体性麻痹。 这让我想起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13个面试题,无一不含苍生与感恩社会之情,诸如: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如果你有300亿,你如何改变中国状况?你会去贫困山区看望孩子和去当义工吗?相较之下,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是不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有意回避,我们社会在苍生情怀氛围的构建中是不是一种意识放弃。 不管我们如何讳莫如深,未来中国将货真价实地挺进老年社会。作为不远的未来社会之创新求实的主体,时代的弄潮儿,这群独苗苗肩头的担子将越发沉重。这就需要正在拔节成长的年轻人们,要比前辈更有感恩之心、责任之心,需要坚忍不拔、百炼成钢的脊梁精神。 感恩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回馈社会、助携他人的人类精神食粮,这份食粮滋养着中华民族的人脉传统。所幸的是,如今我们发现了独苗苗的“草莓化”倾向,有识之士在批判,也在为之诊疗。下一代的未来,需要全社会的呼吁与参与。这就要从细节做起,诸如孩子的一次小感冒,就得让他们自己去看病拿药,否则,丢失了自立的孩子,也就丢失了预想的美好。(作者:周明华)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