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特长与升学挂钩挑战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12:14  红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透露,北京市考虑今后三年内从小学到高中的入学资格将取消与所有特长生名分的挂钩。日前,记者又从北京市教委获悉,部分特长已不被承认,今后三年内,中小学特长生也将不复存在(2007年3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在2985户家庭中作了调查,发现有80.49%的孩子报过音体美、语数外的特长班,而以“为小升初作准备”和“提高单科成绩”为目的的就达40%,如果特长与升学脱钩,近30%的孩子就将不再进入周末特长课外辅导班。用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只有这样,不管学生是参加文艺、体育还是科技活动,才能真正做到是为了兴趣爱好而来。”可见,让特长与升学脱钩,才能真正发展学生文体、科技方面的特长。

  特长与升学挂钩,一方面刺激了各类竞赛、各类考级的扩张,另一方面加剧了升学对特长的依赖。本来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果,却形成了学业之外的第二学业,不仅彻底瓜分了学生非常可怜的课余时间,让学生疲惫不堪地奔走于各类辅导班之间;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减免的学杂费,与需要支付的辅导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本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结果,却附加了升学的功利性目的,将业余的爱好弄成了新的竞争体系,学科竞赛要比获奖的等级,艺术考级要比考取的级别,释放压力、怡情养性,异化成了新增科目、倍增压力。本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结果,休息的时间少了,心理的负担重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没了,无论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可能是弊大于利。走在双休日的大街上,总能看到辛苦的父母,骑着自行车,驮着更辛苦的孩子,背着琴,背着画架,背着书包……在不同的辅导班之间赶场,这样的过程,对每个学生和每个家庭,绝非都有情趣、价值与意义可言。

  尤其是当这样的特长要求,被以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体现公平的名义,作为一种必备的条件,体现在升学制度上,则有可能直接挑战

教育公平。试想,目前城乡存在着明显的校际差距,那些偏僻乡村的孩子,他们就读于乡村学校,怎么可能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利用双休日去学琴,去学画,去练打球,去练游泳,去接受各类学科辅导?如果重点中学要以这样的特长作为招生的前置条件,那就等于一踏进校门,他们就被剥夺了进重点中学的资格。以往教育不公平,农村的孩子还可以挑灯苦读,靠着加倍的勤奋,考进重点中学,最后赢得一点公平。有了特长的前置条件,这一点可怜的公平也就不复存在。要知道,光靠挑灯,车模、航模是玩不了的,计算机是学不了,弹琴、画画、唱歌、书法都是考不级的。让特长成为升学前置条件的初衷无论多么合理,其前提是这样的特长须由学校培养,而且城乡之间已没有明显的校际差距。否则,特长必将挑战公平。

  从今天的现实出发,让特长与升学脱钩,才有望使特长趋利避害,真正赐福于学生。(作者:慕毅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