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有条件的“免费教育”更公平高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9:58  红网

  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陕西师范大学规定今年师范专业新生将有义务到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引发老百姓质疑声一片。(3月21日新华网)

  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应当是无条件的免费教育,并想当然的认为设置了“下乡支教”这一条件便是对“免费教育”大打折扣,并进而认为这样的“折扣”将影响到师范免费教育政策的初衷与效果,这样的一条逻辑推演或许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就此便对“免费教育”政策中的“支教条件”提出质疑,甚至要将这一“条件”从“免费教育”政策中剔除,却值得商榷。

  事实上,“支教”固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国家向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后索取的回报,但是,这样的回报无论从经济角度讲,还是从权益层面看,其实并无不妥之处。毕竟,“免费教育”虽然号称“免费”,但现实中却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免费的午餐,学校教师的工资,大学的教学实验资源,显然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拨款来维系,师范生“免费教育”,不过是师范生“国家买单”教育的另一种称谓罢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出资供养出的师范大学生,毕业后的一定年限内按照国家的需求提供“支教”服务,显然不是

霸王条款,更不是强人所难,而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正当要求。事实上,同样的情形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美国的大学生同样可以申请免费或者是国家贷款,毕业后可以选择工作还钱,也可以选择为国家需要的部门服役一定年限,这一政策不仅没有遭遇质疑,反而被视作理所当然,更被视作贫困学子的福音,毕竟,只需服役一定年限,便能免去不菲的大学收费,还是相当划得来的买卖;至于那些没有服役意愿的富家子弟,自然也不会去抢占这份有条件的免费奶酪。

  当我们把国内的师范生“免费教育”与下乡支教的条件摆在一起时,这样的交换或许容易让人产生有条件的“免费”不是真免费的感受。但是,对于师范生的免费政策,倒是不妨照样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这就好比“慈善款项同样要考虑其收益效果”是一个道理。某种程度上,当“免费”的师范教育是有“支教”条件的师范教育时,这样的政策或许才能更多的得到善用,并惠及真正有此需要的群体,而不是因为“免费”而成为争相食之的“大餐”。(作者:吴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7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