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评:师范生教育为何重归免费时代(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1:38 光明日报
3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两名大学生从“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前走过。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3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上课。新华社记者李石磊摄 编者按:一年一度高考季,又到填报志愿时。众多学子对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记忆犹新:“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决策有着怎样的时代意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准备好了吗?对该项示范性举措,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反应?要确保优秀人才报考 师范并终身从教,需进行怎样的制度设计?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情况,鼓励更多的考生填报师范院校,从今天开始,本版推出关注师范生免费教育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自今年两会以来,“师范生免费教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人们对这一政策评价甚高。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大)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9.9%的学生认为此项政策的出台可以增强师范专业的招生竞争力,72%的学生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能够让更多优秀的贫困生上得起好大学,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需要发展师范教育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过去多年工作的基础上,近几年教育事业又有了很大发展,呈现不少新“亮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同样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还存在同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师资现状的写照。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许多农村中小学形成了这种局面。在革命老区的两个县,每年分别有150名、500名教师退休,但近五六年来,这两个县的乡镇初小和教学点几乎没有引进一位大学生。 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标准后,许多农村小学仍是一位老师教两三个科目,国家课程设定的信息技术、英语,以及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难以开展。 2001年,重庆市奉节县共有在职教师6934人,教师缺编998人,全县市级重点中学初、高中六个年级无法各自配齐“一套”(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教师。教师不仅数量不足,教师学历达标率也偏低。该县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不到70%,全县初中教师专科生比例不到50%,高中教师本科生比例不到30%。 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的调查显示,当前有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师资流失的基本走向为: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 教育部某直属师范大学一位主管学生就业的老师不禁感叹:学生择业,首先关注东南沿海城市,其次是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以及各方面条件好待遇好的院校;再次,考虑东部条件好的私立院校,有固定生源的学校、年薪两万元以上的学校,去西部的少之又少!曾经有个男生,满怀抱负地跑到一个边远山区任教,但去了没几个月,工资就发不下来了。 也许是基于对改善此种情况的热切期待,专家学者们高度评价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认为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这项政策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发展同样需要发展师范教育 教育要公平,但不是低水平、浅层次的公平,因此,教育面临的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速发展,只有发展教育才能确保教育更加公平。有鉴于此,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更多优质师资显得尤为重要。 温家宝总理2月4日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说,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神圣而光荣。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就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 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0年,全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分别达到大专和本科学历,高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者要达到10%,而目前仅为1%左右。 同时,对于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教师队伍从数量上已经供大于求,学校之间最大的不均衡就是教师资源的不均衡,而关键问题是质量不是数量,师资力量强弱已经成为学校之间的分水岭,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反映。比如浙江省每年有师范毕业生近1.5万人,社会需求量基本稳定在1万左右。来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这些年进校的教师,专业层次越来越高,有很多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理论素养明显提高,专业功底也很扎实,但作为教师的专业涵养明显不如从前,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还有相当一批人专业思想不够牢固。 不少权威教育专家都清楚地指出,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正是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的下滑。在专业学习阶段,一些师范院校越来越不重视师范课程设置,学生也是天天学外语准备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如果不重新重视师范教育,教育发展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渐行渐远的师范教育与传统回归 中国自近代建立师范教育以来,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师范出身一项,系破格从优,以资鼓励”。 新中国成立后,对师范教育长期实行免费政策,对促进师范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93年,国家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此后,除农林、师范、体育等专业的其他专业开始收费。 1996年,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波及师范类专业。其后10年时间里,师范教育收费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地方师范院校填报第一志愿的考生甚至不足10%,生源形势严峻。北京师范大学政策研究室方增泉说:“由于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毕业生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不去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倾斜政策不到位,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更不均衡。” 与师范院校收费相伴而生的突出现象是,近几年来师范类院校不断撤并、升格,很多师范院校在合并过程中消失,有实力的师范大学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脱掉“师范”帽子,淡化或削弱了原有的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1999年到2005年,全国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58所(其中新建17所),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228所(含幼师62所),而高师本科院校却由87所增加到96所。 近10年来,师范院校得到了扩张,但师范教育弱化,很多知名师范大学中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的专业已经不是师范类专业,严重影响到了师范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仅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2006年北师大在江苏招11人,没有师范专业;华东师大招138人,师范专业19人;东北师大招90人,师范专业42人;华中师大招48人,师范专业8人;西南大学招124人,师范专业27人;陕西师大招53人,师范专业34人。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年共招收区区130名师范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师范院校综合化、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事实是这些学校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想挤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 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 了解近年来国内教育走向的人都清楚,党和政府之所以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师范教育,温家宝总理之所以一再语重心长地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具有十分强烈的针对性。 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中国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 今年2月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东北师范大学视察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指出要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到今年两会召开的时候,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师范生免费教育”赫然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国家下决心采取这一优惠措施,主要目的是“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说:“国家这一举措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就是要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成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与教育分不开的,决定国家前途的根本在教育,根基在教师,只有重视发展教育,只有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江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蒋凤池说,师范教育是教育之母。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水平高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发展教育应该师范教育优先。 根本大计在于全面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可以预计,“师范生免费教育”将为农村贫困地区输送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有效改善当地的师资水平,长期坚持下去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要让这些毕业生自愿扎根农村、矢志不渝地服务教育,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花大力气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这个职业本身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真正做到让人民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月8日,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两会,温总理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现在,在我们国家上得起学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关键是上好学的问题,所以提高教师的质量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其实免除学杂费是小钱,80%的经费要投入到教师的工资和教师的待遇上。下一阶段,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要保证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教育部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