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成金融专业学生热衷炒股 专家建议不可盲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1:57 中国青年报
八成金融专业学生热衷炒股 专家建议大学生炒股应三思而行,不可盲从 2007年牛市风行,令一股炒股风悄然吹进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陆续加入了炒股行列,他们被称为“学生军团”。近日,记者通过对杭城几所高校学生炒股情况的调查发现,热衷炒股的大学生以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居多,尤其是金融专业,个别学校炒股学生已占80%以上。面对这股“炒股风”,专家建议大学生应三思而行,不可盲从。 现象 一学生四年赚了十几万 小悦(化名)是杭城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已是一个老股民,大学四年已经赚了十多万。他告诉记者,由于父亲一直炒股,所以他对股票知识了解较多。自从炒股以来,小悦就经常通过手机和电脑上网查询最新的股市行情,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有5小时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习。 “对于自己炒股这件事,爸妈也都知道,只是他们并不过问,不支持也不反对。而同学们看到我炒股赚了,非常羡慕我,并希望合伙跟我炒。”家里的默许和同学的追捧让小悦很满足。当记者问“万一炒股亏损怎么办”时,小悦坚定地表示,他自己不会亏,这个问题从没考虑过。不过,小悦一再表示自己是理智型的“学生股民”。当然,他也见到过一些不理智的学生,有的把生活费投到股市中,有的甚至透支银行卡来炒股,对于这些行为,他也非常不理解。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炒股的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赚钱。另外,有些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也有一些与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而作尝试,积累经验。 调查 80%的金融专业学生在实盘炒股 “理论知识太枯燥了,学不进去。”浙江财经学院模拟炒股实验室负责人徐函老师说,他从教的10年里,曾经有很多同学向自己这样抱怨。“自从模拟实验室建成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让同学们跳出书本全身心投入。”徐老师说,虚拟股市比单纯的课堂教学鲜活得多。 徐函老师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目前的金融专业学生中,几乎80%的人建立了正式的股票账户,进行实盘炒股。“他们投入的资金并不大。”徐老师强调,“不过炒股过程能让他们对金融形势、证券市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比实际赚了多少钱更有意义。” 记者在其他高校了解到,由于投资股市门槛比较低,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了,学校一般不会通过制度禁止学生投资股市。 建议 大学生炒股千万不要盲从 前天晚上,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经贸系举办了一场创业成功人士讲座。作为去年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全国32强选手、27岁就已身价百万的陈泓江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现场气氛十分火爆,很多学生强烈要求能多给点机会与学长交流。记者发现,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学生提的问题有九成都与股市有关。 “请问学长,最近哪只股票会走得比较快?”现场一位同学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掌声热烈。 “已经有很多人追问我这个问题,甚至包括我的父母。”陈泓江说,“永远不要预测明天哪只股票会涨。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起床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等证券报和《21世纪经济报》、《经济观察报》等经济类报纸全部浏览一遍,然后在里面筛选你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再根据当天你的资金状况和仓位状况来判断。” 陈泓江16岁就开始炒股,1996年因为行情看涨,他投入的一万元迅速翻了三番。很长一段时间里父母把他当成神童。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他手中的10万元赔得只剩下两万元。在回忆了他经历的10年股市牛熊沉浮后,陈泓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炒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具有高风险性,对在校学生来说,还应以学业为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从,一旦失败,心理很难承受。尤其不要像我那样拿父母的钱来‘实践’,最好是自己工作一两年,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再炒股。(记者:劳国强 通讯员 陆悦 井冬梅 黄晓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