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体育成绩挂钩高考太过功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0:14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郭之纯

  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教育部、体育总局近期出台文件提出,体育考试成绩不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增加,而且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4月26日《燕赵都市报》)不可否认,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促使中小学真正开始重视体育,重视学生体质,努力增强青少年的健康观念,确实是件好事。然而,将体考成绩与高考录取挂钩,仍然值得商榷。

  首先,体育考试组织困难,代价昂贵,又很难保证公平。掐表快与慢、量尺松与紧、动作到位与否,都是很难统一把握尺度的。将其以较小的比重纳入中考尚可勉强,而纳入竞争更为激烈、范围更为广泛的高考,显然就不太适宜了。

  退一步说,即便体考可以确保公平,中小学普通体育教育的终极目的也该是让学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保持健康的身心,而不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而将其与升学挂钩,人为增加其功利色彩,这可谓是对体育精神的伤害。

  更何况,体考成绩的好坏固然与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但身体健康也并不完全等同于竞技水平。将体考成绩与

高考录取挂钩,会不会形成对天生弱小或残疾者的歧视?

  广义地看,“体育”两字其实涵盖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既指一些具体的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意识,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人之所以运动少,有些是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这往往与得不到落实的劳动保障制度有关);有些则是因为运动不方便,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和项目(这要归咎于对公益体育的投入不足)。再比如,某些青少年身体素质欠佳,固然应归咎于体育运动的量太少,但也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其实是全社会健康问题的一个侧面。在全社会体育文化氛围不足、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丢掉了健康生活习惯的背景下,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得不到特别重视,体育教育被畸形的教育观所挤压,亦是在所难免。而即使动用“应试思维”,将“体育”的作用上升为“体考”,也不足以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状况。真正有效的途径只有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