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族:多拿证书寻求心理平衡和安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18:26   人民网-江南时报

  考证热,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求知愿望,希望通过考证书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同时也通过考试这样的一种方式督促自己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但面对如此多的学生不顾自己专业,不顾证书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就盲目报考,也暴露出不少大学生心理的不塌实,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没有很好地职业规划和把握,“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角度出击,以期通过多拿证来增加求职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出现了严重“供大于求”局面,“僧多粥少”,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客观上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增加就业“砝码”,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通过多拿证书来寻求心理平衡和安慰。

  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对于“大学生考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曾经看到一家招生培训机构在高校校园里张贴的培训考证“承诺”:“只需交500块,我们提供考试代报名、培训,学员只需准备好材料,其余都由我们代办,我们将提供全程服务,保证通过率达到80%。”而更有甚者,部分培训机构更是把招生宣传做到了“家”,直接雇用高校校园代理,直接到宿舍宣传,客观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舆论攻势”,让不少学生自愿加入到考证的队伍中。而受群体相互交叉感染的效应影响,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盲目跟风考证的现象,即使不是真正需要但坚决不能比别人证书少,不能输在一纸证书上的心理暗示为考证热“火上加油”。

  而仔细分析,大学生考证的实际价值有多大?笔者认为还应该辩证地看待。最近由微软MSN与智联招聘共同启动了一项旨在提升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

竞争力的“职场精英,赢在校园”活动。据活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有52%的学生表示自己找工作时缺乏社会经验。影响力、创造力和团队力是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的关键能力。

  我们可以将流行于大学生校园的证书做一简单的分类,公共技能型证书如英语等级考试,专业性证书以及实用操作型证书如驾驶证等。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大学生首先应给自己明确定位,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有针对性地考取相应证书,“选准目标再有针对性出击”,适当考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和以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证书,不要盲目追求证书的数量,大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都投入到考证上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注重个人综合能力培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