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硕士研究生学制量化不如质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0:50   三晋都市报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或试行两年制培养模式,目的是研究生教育要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时隔数年,社会上传出“研究生水了”等说法,就业优势不再明显,于是,部分高校悄悄地全部或将一批专业又改回了“三年制”。对于研究生是三年制好还是两年制好,学生和老师看法不一。(据5月9日《中国青年报》)

  当本科步入大众教育之列后,研究生就成了精英教育的代名词。毕业研究生更是以其高层次的知识,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厚爱。但随着觅职和求学利益心态的盲目挂钩,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正逐渐缺失,而代之以“求学为求职”的浓厚功利色彩。求学的思想不纯,就很难保证知识汲取的“充分性”。学而不精、华而不实,成了当今很多研究生的求学状态。也难怪社会上会传出“研究生水了”等说法,导致研究生的求职困难程度增加。

  研究生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就决定了其教育目的的学术化。而当就业理念充斥到研究生的学习中去后,就很难调动其学术研究的能动性。“研究生水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想用延长学制的方法去增加研究生的含金量更是一厢情愿。学术研究是个主观能动的过程,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时间仅代表过程的长短,而与学术研究的质量无关,想用延长时间来弥补质量损失,只会增加冗杂而无益于结果。

  当今研究生“水货横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学习、研究态度的不端正。只要有端正的态度,2年是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生的。盲目延长学制,对“混文凭”者来说,只会叠加其懒惰性,而非促进其能动性。能动性是来自心底的心悦诚服,而非强迫下的被迫服从。

  延长学制只是在病急乱投医,而对事情的根本解决毫无裨益。从强调研究生学制的数量入手,倒不如给质量以严格的定性。如,把研究生学制模糊化,而只严格要求“成品”的质量。划分细则,详细定性达到研究生毕业所应具有的各项技能、知识水平。只要质量合格,随时可以毕业,反之质量不达标,就难以踏出校门。如是质量定性化,让“混学历、找工作”的庸俗思想难以得逞,只得踏实学习追求质量的最大化,更对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大有好处。

  质量结果的定性化,带动了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在质量上严把关口,避免“水货”出校,好于盲目追求学制年限的过程最大化。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成品”,而非只重视学制的“伪成品”。要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精英者的教育,重视学制的数量化不如追求质量的最大化。

  李美(江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42,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