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追踪拖欠贷款大学生 是偿贷困难还是信用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09:43   今日早报

  是偿贷困难,还是信用缺失?

  被曝光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

  第一阅读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通过网络,首次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在这份名单中身份证号码属我省的学生共有24名。

  记者对这24名毕业生进行了追踪采访。试图找出他们欠钱不还的原因——

  是生活所迫,还是信用缺失?

  欠款大学生追踪实录

  北京工行将欠款大学生的名单公之于众,给出的一个理由是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记者利用工行在网站上公布的个人信息,开始顺藤摸瓜寻找24名浙江籍学生。

  要找到这24名毕业生并不容易。

  记者发现24名学生中,有6名只有身份证号,如果不动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恐怕根本无法联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记者放弃了对这6名学生的追踪。另外一名学生登记的地址在省外,联系失败。其余17名只留下本省的地址,没有电话,于是记者开始挨个电话追踪。

  追查中发现,这些学生老家大多在农村,记者先通过电话查询这些村的村委电话,然后通过村委会主任查找,也确实联系到了部分学生,并和他们见了面。

  但是记者发现17名学生中大多数都早已不在原来的住址,甚至连家里人都搬离了登记的居住地,而新的地址村里相关人员也无从知晓,很多线索就一下子中断了。例如,家住浙江省江山的严姓同学,记者沿着住址这根“藤”追寻到永泰里所在的安泰社区,但因为号码变更,社区过大,无法查找。

  还有部分学生登记的信息有误——查无此村,也就是说登记的信息一开始就是不真实的。不知是笔误所致还是有心为之。如记者在寻找兰溪市黄店镇露源黄村的章姓同学时,兰溪市黄店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辖区域内并无叫露源黄的村子。

  在追查过程中网络搜索引擎倒是帮了不少忙。如记者在追踪小伟等几位同学的联系方式时,发现他们在整个高中时代都非常优秀,是高中学校的优秀校友,有的更是上的清华等名校。这样虽然前面的线索忽然中断,但记者还是通过校友简介透露的信息找到本人。

  整整17个人调查下来,能直接联系上本人的确实不多,也难怪银行放弃追查,直接公布名单了。

  据了解,遭遇拖欠

助学贷款的并非工商银行一家。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以来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已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06.8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72.7亿元,早期贷款的学生已完成学业,开始进入还贷期。

  但目前拖欠还贷现象不少,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

  大学生为何成了“老赖”?从客观上讲,与目前比较紧张的就业形势有关。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好的工作,贷款的学生也不能幸免。况且,这些贷款的学生大多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通常还要担负起部分、甚至全部家庭的开支。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基本生活都相当艰难,让这些生活负担沉重的毕业生按时足额地归还贷款,确实有些困难。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部分学生的信用意识确实很薄弱。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为尽快拿钱,许多学生签协议时不看条款,误以为助学贷款就是助学金,是国家给的补贴不用还。毋庸讳言,还有部分学生的确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毕业后天南海北,原借款银行不知道自己的去向,也不太可能为了区区几万元的钱一路追踪,所以对归还助学贷款一事,能逃则逃,能拖则拖。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