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非“暴力”不合作 大学课堂遭遇学生软抵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0:12   中国青年报

  张瑾(化名)在课堂上偷偷点了下人数,只有十几个没到。作为班长,他松了口气:人员还算齐整,老师多半不会点名。他心里想着,转头望了望窗外的蓝天白云,感叹自己“还要坐在这里听无聊的课”。

  张瑾在湖南一所省属高校就读,刚进校就听说大学里上课是“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上了几年,他发现真正逃课的同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逃课属于极端的手段。”张瑾说,他印象中最离谱的一次,全班也到了一半的同学。可问题是,在课堂上,真正用心听讲的同学却寥寥无几。

  非暴力不合作

  实际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当下高校抓逃课抓得紧,没特殊情况,谁也不会轻易当“逃学威龙”,现在流行的是“非暴力不合作”。

  张瑾所在的教室就上演着这种“软暴力”:

  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前面,讲着课,内容是教科书上的原文。听课位置最好的前三排,一个学生也没有。两个女生一边织着围脖儿一边窃窃私语。坐在她们后面的一个男生低着头看一本英语六级单词书,边念边写。最后一排的几个同学打开手提电脑,带上耳机看娱乐节目……老师和学生同在教室里,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圈儿。

  “上课基本上就是听老师念书。”张瑾说,“也不是没见过照本宣科的老师,可是这位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声音又小,不知所云。”这学期教纯理论课,这位老师就“寡说”45分钟。一周四节课对张瑾来说,不啻为一种煎熬。

  在辽宁省一所重点大学就读的张闯曾经对大学课程抱着很大希望,后来他发现大多数课程都实在不精彩,老师照书念,跟自己看书没什么区别。“比如法律基础,学完以后还是法盲一个。”张闯说,“就不能举几个鲜活的案例吗?”

  大多数时候,张闯就在课堂上自习,有时干脆趴在最后一排补充睡眠。但凡上演“软暴力”的课堂上,后面几排总是蛰伏着像张闯这样的特“困”生。

  “老师甲无奈地说,‘如果后面说话的同学小声一点儿,就不会吵到前面睡觉的同学了。’”这个笑话里的场面,正在大学课堂里真实地发生着。

  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说起为什么“不跟老师合作”,学生们的解释跟“翘课”的理由差不多,一种是真厌学,还有一种是对老师讲的课提不起兴趣。

  在采访中,大多数学生属于后者。特别是刚进大学的学生,心里有期待,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就特别较真儿。

  严歌(化名)所在的班级为此跟任课老师有过“硬碰硬”的交锋。

  “这次反对并不是我们主动的。”严歌说。有一次,同学们接到一份问卷,是学院里的教学质量调查。这样的问卷,严歌从小到大填过很多份,多半都是把老师分数打得很高。但这次,她觉得是个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于是给一个公认最“差劲”的老师打了很低的分数。她在问卷背面写了不少意见,还提出想换个老师。填完之后,她才知道,大多数同学都做了同样的选择。

  结果是两败俱伤。老师被院长批评了,但课还是他教。学生们也被班主任批评了。后来期末考试,几个成绩不错的同学意外挂了这门课——恰好是反对意见最大的的几个人。这不能不让学生产生某种联想。

  既然正规渠道反映行不通,严歌和同学们就此实行软抵抗,不逃课也不发言,就像歇后语说的:铁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