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90后”:我的世界分为里屋和外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4:12   课堂内外(高中版)

大陆“90后”:我的世界分为里屋和外屋

  ◇张晨卉 出生于1990年12月16日 郑州市第一中学2009级6班

  ◇我说

  出生在90年代的开始,面对“80后”的尾巴,很多时候,仿佛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重压。我们可以算作是“90后”的领头羊。“80后”找到了有些讽刺的文艺小青年的定位,而我们关于书、关于艺术、关于所有美好感情和梦想的方向,还在风里飘着,摇着,握不住。

  ◇“90后”关键词:内心 自我 出路 书 意义

  喜欢在学校的图书馆,用无限的耐心,细细抚过每本书的书脊,用平缓的语调,念念叨叨读出每本书的名字,用力地回想与书名与作者有关的一切。

  前一段读了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少女米克那种不自觉地在自己的领地里陶然自乐,细心守护着自己的内心,却又不可避免地眼巴巴看着成人世界来临的状态,像极了自己。

  我的世界,分为里屋和外屋。

  外屋是嘈杂的所谓流行的一些东西,像《泡沫之夏》、《那小子真帅》、《悲伤逆流成河》之类。因为大家都在读,也因为畅销,拿到手里就读了。没有特别的抗拒,没有特别的厌恶。放平了自己的心态,读着想着失望着:就这样吧,读完就忘了,当消遣好了。

  里屋是属于内心的、自我的,是喜爱的主动沉淀的东西。比如《百年孤独》,比如王尔德、麦卡勒斯、苏童、安妮宝贝等等。没有狭隘的限制,是真正的文字的空间。那些书名琐碎不堪,像一个个的玻璃弹珠,在心的托盘里碰撞,有停不下来的速度,像一种魔法,让你慢慢的沉浸,自愿做一只溺死其中的鸟。

  也有些时候,没有目的地,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比如在外屋读着读着,不自觉的就来到了里屋,毕竟里屋才是我存在的意义。外屋只是过夜的旅店,是驿站。

  现在的住校生活没有了担惊受怕的藏藏掖掖,但图书馆终究敌不过电子阅览室的魅力,蓬勃发展的电子书涌进生活,即使是身在里屋,也不可避免地被卷进这样的旋涡里。

  害怕自己的放弃,害怕成长,害怕心灵的喑哑,却也亦步亦趋紧紧跟着时代的脚后跟。不知道,关于“书”,我的出路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