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思:谁害了中国高校?谁让高校集体造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11:58 光明网
文/刘雨辰 据北京晨报4月13日的新闻说,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吴启迪表示,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案对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指导性不够;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教育部要求,今后将进一步规范评估工作。读完这则新闻,一方面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让人不可思议。哭笑不得的是中国高校在评估中大面积弄虚作假,成为世界教育界的一大“奇景”,把丑丢大了;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这样让人“面红耳赤”的事,教育部作为高校的主管部门居然连一声自责的声音都没有,更不用说向国民道歉了。 说到这里,明眼人都知道是谁让中国高校集体造假?是谁害了中国高校的前程?教育部是负责主管教育领域事务的国家公器,掌握着教育公权力,向国内纳税人提供教育公共产品。按理说,基于这么重要的职责,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和修订政策时应该本着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态度把自己的 “份内事”做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从这几年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教育部非但没有让高校健康良性发展,反而在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决策粗糙,失之科学,最终把中国高校给害成今天这样子。 一是高校盲目扩招。上个世纪90后代后期,为了经济增长的数字需要,以高校扩招来拉动内需,刺激发展,结果是一方面老百姓高等教育支出大幅增加,腰包缩水,生活成本增大,部分弱势家庭更加困顿;另一方面是扩招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诸如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城遍地开花等,国土资源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又在高校扩招扩建的“大跃进”中出手阔绰,一掷万亩,从原本稀缺的资源中又雪上加霜,浪费了大量土地,害得高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成本。 二是刮起合校风。在扩招效应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合校”风应运而生,许多职业学校、中专、专科与某个大学合并,便堂而皇之地升格,合校风越刮越猛,颇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味道,或许这就是它的遗风吧。结果大家都知道,合校风并没有出现像教育部所希望的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可以看看那些合并的院校,他们在全国的教育地位和学术成绩就可以清楚了。相反,不少高校为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 三是推动教育产业化。虽然教育部的官员口口声声地宣称没有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名词,但是它的行政导向却是以市场化和产业化来办教育,来解决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些困境,这很像我们某些领域的改革,“抓大放小”,一卖了之,认为市场化和产业化是“万能钥匙”,足可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看看,大学生的收费为什么一夜之间像血压一样升高了,大学生的货款数字像气球一样膨胀了,这或许就是他们沾沾自喜的“改革”吧。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在“卖教育”而已,而本应该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老百姓,就成了市场卖家所瞄准的有利可图的“猎物”。 四是高校学术低质化。高校是象牙塔,应该是相对纯洁的地方,而且它承担的国家教育与科研的重担,是国家持久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是这几年的高校在学术科研方面却日渐出现“灰色地带”,出现了低质化的苗头,很让人忧心。诸如学术文章的高额版面费,学术领域的近亲繁殖,科研领域的造假,学历简历的水货,甚至非学术型领导在占有学术资源,成为研究生的导师,申请课题要拉关系,学位点审批要“跑部”等等。这些现象在教育领域只能会助长庸俗化,只能会让高校陷于一个非健康的学术状态。 五是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部主管着全国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结果是造成全国高校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教育鸿沟”在不断拉大。东、中、西部的高校,教育部直属与地方高校,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厚此薄彼,它们在经费投入存在差异,对有些高校的投入几乎是其他高校几年都无法达到的水平,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生均拨款(“人头费”)比地方高校要高,西部高校师资力量正在“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迟滞,甚至还出现地处偏远落后地区的高校向沿海发达地区和风景区迁移办学的“怪事“等。教育部对这些现象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掩耳盗铃”?恐怕是在纵容一种非良性的发展与竞争吧。 六是对高校债务危机程度认识不足。高校的债务问题产生的“原罪”是教育部的扩招政策。现在全国都知道中国的高校处于严重的债务危机中,新闻报道了东北某一个知名高校的30亿债务,这揭开了高校债务的冰山一角。但是“伟大”的教育部却对此轻描淡写,认为“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并没有产生什么焦急的感觉,似乎这些债务不是他们的事。当感觉到社会的压力后,才匆忙地抛出了一个“卖地”方案,让人感觉是在应付了事,结果这个方案很快就遭到国土资源部的反对,这个方案虎头蛇尾,至今还没有看到教育部的“新作为”。如果教育部再反应“迟钝”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看到有高校在债务危机中“倒下”,到那时我们就看看教育部该如何给高校“收尸”。 七是高校本科评估流于形式。虽然教育部宣称高校本科评估是在规范高校办学,是在保障教育质量。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让评估陷入一场场“作秀”,流于形式而不能自拔。有人反映评估就是造假,评估甚于造假。试想,本科教育评估,难道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不应该评估了么?试想,在参与本科评估的院校中,评估的结果是如何呢?评估中有没有“阴暗面”呢?试想部属高校的优秀与地方高校的优秀是不是就真正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了呢?试想过评估过后高校是不是都真正成为优秀了么?尽管高校上下都知道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主义”,都很头疼,但又不得不抓,以至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一片怨声。这当然不是说给高校增加压力不好,但关键是这种形式的压力还是少得好,甚至不要更好。 从政策层面上讲,教育部把中国的高校给害了,而且害得很苦。无论如何,本人认为教育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批评一下,应该实心实意向全国老百姓就自己的失误道个歉,否则无法向全国的纳税人交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