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樊锦诗--北大走出的“敦煌女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18:13   新浪教育
北大校友:樊锦诗--北大走出的“敦煌女儿”
樊锦诗:北大走出的“敦煌女儿”

  熟悉敦煌的人应该也熟悉这样一个人——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一个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敦煌的女儿”的北大校友。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守护国宝四十多年,为敦煌这个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默默奉献。由于她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樊锦诗以绝对优势当选由《人物》杂志等单位组织评选的“2004年最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人物”。

  樊锦诗1938年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那时候,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主流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人生走向。1963年,当她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时候,她选择去了敦煌,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初到敦煌时,单位的居住条件比较差,房顶都是纸糊的,很容易破,晚上老鼠在屋顶嗖嗖地跑,噗通一下就掉下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樊锦诗偏偏最怕毛茸茸的老鼠,常常被吓得不得了。但是,敦煌的恶劣条件没有吓倒她这个生长在上海的女孩,她以苦为乐,潜心钻研,扎实工作,为文物保护默默奉献青春和热情。她对敦煌考古学断代分期领域的研究贡献尤其卓越,至今学术界还在采用这项成果。

  1963年,樊锦诗的男友彭金章也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却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任教。开始时,他们约好樊锦诗在敦煌干三年后就回武汉,一起好好生活。然而,刚到敦煌的樊锦诗一下子就被这里征服了。两人只好千里鸿雁传书,遥寄相思。结婚之后也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而且一分就是十几年。敦煌、家、丈夫和儿子,都让樊锦诗牵挂,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敦煌。直到1986年春节,彭金章为了成全这个家,调离武汉大学,做了一个“敦煌的女婿”!他不仅支持妻子的工作,而且在对莫高窟北区的考古做出了突破性的发现,使莫高窟有编号记录的洞窟由492个增加到735个。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上任伊始,她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为发展地方经济,相关部门计划将敦煌与某旅游公司梱绑上市,全面商业化的操作与保护的矛盾让她忧心重重:敦煌是国家的财产、人类的财产,决不能拿去做买卖,捆绑上市是有风险的。为此,樊锦诗四处奔走,跑遍了相关部门,向人们讲解敦煌石窟脆弱的现状,反复强调保护的重要性,“敦煌壁画这么漂亮,它是拿什么做的?泥巴、草、木材,你说脆弱不脆弱,你一弄就坏了!再加上它多病,几乎每个洞都有病!”

  樊锦诗所说的敦煌急需要抢救和保护的现状绝不是危言耸听,她对当时的有关主管部门领导说,如果敦煌也梱绑上市,文物局也就关门吧,她这个院长的帽子也不要了。返回敦煌后,她依然寝食难安,经过慎密思考,再次向上级部门写报告,重申将敦煌梱绑上市的弊端。经过樊锦诗的不懈努力,一场将敦煌梱绑上市的风波终于平息了,日渐消瘦的她却又有了新的思考,她开始进行游客承载量的研究,希望在满足游客需要和文物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2003年,樊锦诗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议案,详细描述了“数字化敦煌”的设想。如今, 66岁的樊锦诗正在为这项计划奔忙着。

  四十多年来,樊锦诗以母亲对孩子般的慈爱呵护着敦煌的文物。虽然樊锦诗对于自己40年来所做的工作自谦为“瞎忙”,但樊锦诗对促进敦煌文物的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却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学术大师季羡林在2000年敦煌百年庆典上极力称赞樊锦诗,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