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生自述:在最高人民法院实习 责任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1日 19:17   科学时报

  “你不能永远被人带着玩,那你永远都玩不出来。我们不能做规则的追随者,而是要做规则的制定者。”

  选择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专业

  在6年前,2002年的那个春天,刘洋的情绪并不太好,总是不自觉地发呆,当时他还是清华大学大二的学生,却要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刚进清华的刘洋,由于成绩优异,进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中外文化综合班学习,在这里学习的同学都还没有最后确定专业,一年后,他们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再一次选择以后要走的道路。

  刘洋总是回想起刚入学时,中文系教授徐葆耕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带着他和同学们来到王国维墓前,一起诵读上面的碑文:“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三光。”

  当时的刘洋的心里感慨万分:做学问该当如此!随后一年的学习中也让他喜欢上了这个文化氛围浓重、清静、单纯、与功利无关的环境。但是,在当时同学们都在考虑以后的方向时,他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文学研究虽然是我的爱好,但我究竟适不适合走这条道路呢?”

  经过反复思量,他还是决定离开中文系,选择法学专业继续学习。在他看来,虽然做研究是他钟爱的事业和生活方式,但他也愿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法学专业可以找到这个结合点。即使面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也保持着十分的冷静。

  时间已过去了6年,就在前不久,刘洋拿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在5个获奖者中,他是唯一的硕士,与其他4位即将毕业、在科研方面已小有成就的博士生相比,他的答辩得分最高。

  如今的刘洋已拿到北美一所知名法学院的通知书,更坚定了他的选择。

  “很多人都有怀疑精神,但大多是对一些客体的怀疑,我在质疑身边发生的事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选择质疑,这是我与别人稍稍有些不同的地方。”刘洋说。

  如果能跳出自己的情绪,从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选择,是避免犯错误的最佳方式,作为一个大二学生来讲,这一点未免有些太难,刘洋做到了,但他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人生态度就是理性。

  “质疑或许是我的本能,这并不等于说我很理性,如果是后者,早就忙着赚钱去了。我选择的国际公法还相对冷门,没什么‘钱途’,这还是带着一些浪漫主义的。”刘洋笑着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