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理专家:灾难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心理创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 09:50 第一财经日报
灾后心理干预专家 了解灾难对受害者心灵、身体、人际关系以及行为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对幸存者还是临床医学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种了解,人们才有可能预防具有诸多潜在危害的创伤性症状的发生 生而为人,灾难就成了人生应有之义。按其性质,灾难可以分为三个类别:自然灾难、人为过失灾难(因技术原因导致的灾难,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人为蓄谋引起的灾难(美国“9·11”事件是一个典型例子)。灾难后,严重困扰人们的心理疾患主要有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洪灾、台风、地震或工业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受害人各自性格特征、以往经历、创伤史以及整个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的差异,人们的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各自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深受其害,有的甚至几年或数十年饱受创伤之苦。了解灾难对受害者心灵、身体、人际关系以及行为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对幸存者还是临床医学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种了解,人们才有可能预防具有诸多潜在危害的创伤性症状的发生。 PTSD是指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组有特征性和持续存在的症状群, 并且导致一定社会功能的丧失。虽然创伤后应激障碍早在1980年即被列为精神科疾病之一,但是相关症候群的症状发现却比1980年来得更早,直到越战结束后,PTSD才被广泛注意。 简而言之, 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 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重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心理失衡状态又称危机, 给予及时处理或干预, 即为危机干预。换言之, 危机干预是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 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纠正情绪失衡状态。理论上讲, PTSD的危机干预可以预防疾病发生、缓解精神和躯体症状、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灾难创伤应激反应 压力导致人体释放出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从而引起血压和心率的急剧升高。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心脏病发作的情形明显增加,这早已为诸多第一手材料所证实。当成人和儿童遭遇灾难时,他们会经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或症候群,依据灾难性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构成灾难创伤应激反应(Disaster Traumatic Stress Response)的有以下多种内容:极度恐惧、焦虑、恐慌、反应过度、对创伤事件的重体验(通过做噩梦、心理重现及禁不住的联想思维等形式);逃避、精神麻木、愤怒、烦躁、内疚、羞惭、悲恸、抑郁、个体经验的扭曲(包括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解离性疾患dissociative disorder)、性功能紊乱、药物滥用、吸毒、恐慌症和焦虑症等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属于灾难创伤应激反应的一种,但后者的外延远大于前者,因为它还包含了诸多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同样由创伤引起的人类反应活动。这些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外的反应活动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及伦理文化等众多领域。 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许多经受创伤的受害者其心理、生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应激症状一般会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逐步消失。然而,某些受害者的症状可能会非常严重,以至于达到了由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第四版中所列出的ASD的标准。有此症状的人感觉自己身上的某些部位好像不属于自己似的,与周围环境有一种隔离感,老是觉得一切都不真实。不少人表现出逃避行为和过度反应(hyperarousal),具体表现为神经过敏、没法松弛下来。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确诊条件是:受害者必须于灾难事件发生两天内表现出症状,且症状至少持续四个星期。如果在这之后,症状仍在延续,那么这个经历创伤的个体所患的就应是PTSD。据相关研究证明,得了急性应激障碍的人较有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与ASD一样,PTSD也是导源于非人力可控制的事件。即使是那些有精神病史的人,如曾患有焦虑性障碍、心境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适应性障碍、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只有在面临灾难性应激源(stressor)之下,才会表现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PTS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患,人们应该对之有充分的认识。如果那些得有急性应激障碍的人能清楚认识到PTSD的危害性,他们就会抛弃掉否认、自欺以及逃避的态度,并会想方设法预防PTSD在其灾难后的生活中出现。PTSD所涉及到的是多种重大问题和功能不良症,它们能影响人们在生理、心理、意志力、社会、职业、学业及人际交往等诸多领域的正常功能。 尽管受害者可能并不主动要求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但他们需要知道一点:创伤压力是一种性质阴险的疾病,必须全力以赴才能预防它,否则,一旦心理防线失守,人们将长期遭受其害。或许有人以为这个说法太夸张了,甚至觉得有点耸人听闻。但专家们的见证是明确无误的:正是这种心理病患毁灭了某些人的未来——它能破坏人们爱恋他人以及工作的能力,导致个体为沮丧、无助、绝望和缺乏成就感等情绪所包围。临床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病患能得到诊治,饱受创伤症困扰的人们并非是孤单无援的。 创伤后处理与疏泄(EPD) 若病人的不良反应持续三周或三周以上时,笔者建议由具备灾难创伤处理经验的专业人员直接介入。需要特殊介入的病人包括遭受持续过度反应和心脏反应者(hyperarousal and cardiac reactivity)、(与受创前相比)持续郁郁寡欢者、持续不由自主考虑创伤者、具有惊吓反应者、失去工作能力者、过度服药或酗酒者,以及对亲友无法给予或接受情感者。 心理疏泄(PD)被广泛认为是早期介入受灾者处理的一种主要形式。事实上,研究表明,心理疏泄不但无法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灾后心理障碍,反而可能对患者有害。其原因有多方面且比较复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相对显著的:心理疏泄不能有效地帮助消除焦虑导致的过度反应,其实际效果反而可能增强创后敏感程度(trauma-sensitization)、加重患者的精神创伤和功能不良症。心理疏泄的最重要价值似乎在于有助于先遣应急小组通过帮助患者倾诉情绪、获得情感支撑来处理患者情绪反应并获得所需信息、了解患者情绪反应。心理疏泄的另一个益处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酒精或药品滥用。因为心理疏泄对许多人具有多种意义,而且其施行、内容和应用仍具混乱性,需要实践经验来加以明析,于是我们开始使用“灾后心理疏泄”来解决一般心理疏导当中的这种或那种局限。(编译 张红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