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分析:灾童是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 10:01   东方网-新民晚报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我伫立在上海五角场交叉口,默默倾听着鸣笛声。我们告慰遇难者,更要关心幸存者。已有报道,本次特大自然灾害中,25%的受灾群众目前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而据国外灾难救援的经验,每1位死难者平均至少会导致4位个体出现严重心理创伤。鉴于此,在幸存者人身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如何抚平其心理创伤,重构其心灵花园,走出内心阴霾,迈向新生活,应是我们的特别关注点,而本篇心理关注的焦点为地震灾区儿童这一特定群体。

  每个人遭遇到可怕的经历后,都会有急性应激反应,这是生命体应付突来灾变所需的正常反应。对儿童来说,特大地震过后最常见反应有:惊恐;重复与地震相关的游戏和言语;误认为地在摇,黏人、怕独处;易发脾气;做恶梦;发呆或心不在焉等。大部分孩子在安全无虞且成人提供必要保证下,这些行为多半会在1个月内消逝。而“高危险群”孩童的这样反应常常持续迁延,最后成为极严重的症状,影响到未来情绪、认知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危险群”儿童包括以下几种:1.自己或父母受伤、受困;父母一或两人罹难;家中房屋倾倒;2.近处亲眼目睹了灾难发生过程;3.地震后独处一人;4.父母本身有严重的创伤后症状;5.灾后出现严重的家庭内冲突;6.原本就有其他疾患;7.女童。

  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有

  - 尽快指导儿童远离灾害现场、可能继续发生危险的场所以及受伤的幸存者,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 了解、公开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绪。成人要鼓励、倾听儿童说出自己在灾难中的经历及内心的感受,鼓励儿童说出害怕,帮助儿童了解出现恐惧和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应该反复向儿童承诺爱他,会照顾他免受伤害。

  - 在和儿童相处或交往前,成年人需首先正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当成人在经历灾难或创伤事件后出现情绪问题时,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要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父母对事件的反应在孩子面前要有所控制,要尽量坦然面对,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要让孩子感到这件事不是无助的,而不是简单的发泄。

  - 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动画片、玩具或游戏,对孩子进行防御和应对危险事件能力的培训。

  - 了解并修正孩子错误的归因。孩子容易以为灾难是自己犯错的结果,必须让孩子了解灾难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是天灾,不是任何人的责任,当然更不是他的责任。

  - 建立多层面长期的心理关怀机制,应涉及到家庭、社区和国家。

  (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刘涛生 刘伟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