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极心理学家:幸存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7:47 钱江晚报
“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多么亲切、熟悉!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和灾区群众谈话时说的话。昨日,作为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的成员,本报生命版记者以此为题,专访了心理学专家刘翔平教授,希望借助他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抚慰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 刘翔平教授是第一个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我国的专家。他说,下一阶段的心理干预的主要任务是抚慰失去亲人的心灵创伤。刘教授认为,解除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当你意识到你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你自己的痛苦会减轻。目前,无数老百姓捐款、送物、献血、充当志愿者,对灾区百姓来说可以视为最大的心理慰藉。 将痛苦记忆化为巨大动力 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孩子,恐怕一生都要有相应的心理脱敏。但这种事情也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唐山一个地震孤儿,现在他一个人给四川灾区捐款一亿元。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当年有这种痛苦的记忆。深刻的痛苦的记忆也可能变成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最深刻的心理动因。 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些心理创伤。我在想山区孩子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山区孩子走山路的时候比平常人稳,因为他摔过跤,过河的时候知道蹚着走,因为他滑道过。很多问题经历过,这些孩子以后可能比普通孩子更坚强,也会做出很多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这次最可爱的是80后的孩子,救灾战士和武警中都有他们顽强的身影。他们跟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感受不一样,因为我们经历过上山下乡等,但是80后的孩子正是通过这两次灾难(大雪灾、大地震)看到中华民族可贵的东西。我们的团结、坚韧、仁爱、仁义等等很多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大大焕发出来了。 好好活着是对逝者的安慰 开始给灾区的人民打电话的时候,他们都很轻松,一问到家里人,他们马上就哭了。实际上他们在拼命地转移注意力,他们也不希望完全沉浸在痛苦中,那样他们也没办法活下去了。我感到他们很值得尊敬,他们知道要坚强地活下去。有一个前提是这样,幸存下来的人们知道我该好好活下去,这是死者的心愿。 生活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一切不可改变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它,与不接受它相比,接受它你才能重新面对生活。现实告诉我们,生命脆弱、生命有限。但正因为生命脆弱、生命有限,生命之花才可爱,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逝者已经逝去。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我们循着死者的心愿,以死者之心为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满足死者的遗愿。第二我们自己要活,我们要活得好,我们要活得快乐、活得有价值,这是死者愿意看到的。 你想想亡者还有一些什么愿望,你帮他实现。帮亡者实现未实现的愿望,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很好的方式。 帮孩子建立“同伴团体” 在心理专家大批走进灾区,与灾区群众直接谈话心理辅导的同时,我们还要尽快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小朋友受伤后来到重庆,第二天他跟妈妈说我想上学,家里把他带到一所小学,他跟其他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开心。帮这些孩子建立一个“同伴团体”,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更多地从环境上帮助那些孩子,人是受环境影响的,不能只是言语上的安慰,而要给一种环境上的全方位支持,建立新的家庭、新的社会网络的支持。我们一定要给失去亲人的人一个真正的支持: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会支持你们走向未来的每一步。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运用智慧,运用理性,把情绪,变成一种有效的手段去支持我们为重建家园获得心理幸福。(记者 谷伊宁)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