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志:茂县地震心理救援X档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4:27   东方网-新民晚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救援队 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 刘伟志

  通过昨天的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深入第一线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地震后心理存在过度反应的群众还不在少数,大约占40%左右,其中儿童占总数的60%左右,这种比例可能在不同受灾程度的地方还有些不同。茂县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至今的道路都不算通畅,只有北边经黑水的道路是通的,而且还异常危险。同时茂县是前往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路,有很多旅游人员滞留茂县,光我们来的当天(23日)就转移出三千游客,这些人员我们都没来得及调查统计,所以,我想此次地震后的心理援助的任务是非常巨大和艰苦的,需要许多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可能是因为交通道路的原因,我们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到达茂县的心理救援队。通过昨天的实地调查,发现心理救援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茂县的房屋85%以上受到地震的损坏,不能居住,大部分的居民是在自己房屋附近的空地搭上帐篷居住,县城的大部分地区停水和停电,通讯不方便,信息沟通困难。第二,据今天来咨询的当地人反映,因为心理咨询在茂县是新鲜事情,我们在茂县县政府前设立的心理咨询点是茂县历史上第一次的心理咨询门诊。有些群众的观念还需要宣教和改变。第三,还有很多是外地的打工者或者是乡下转移过来的灾民,或者是投靠亲友的,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和信息的下达比较困难。这些都给我们的心理救援带来了难度,怎么样改变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的观念?怎么样让我们的心理咨询的宣传教育传达到每个需要心理救助人员的耳朵里?怎么样提供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救助,而不让心理援助中断或者重复地心理干预……这需要我们的心理救援有组织地、有系统地进行。

  一、有组织地进行

  有组织地进行心理援助工作,能给灾区民众提供一个安全上的感觉,同时,因为有组织,我们可以及时把一些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因为民众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混合在其中,比如经济的问题、政府救助的问题等。因为有组织,我们的心理救援工作可以进行分工、分区、分层的干预,避免心理救援的中断和重复。我们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在总部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进入茂县。一到茂县,我们就同茂县的卫生局等政府部门联系上,他们安排我们心理咨询的门诊地点,或者派人带我们下灾民帐篷区调查和心理干预,同时还安排我们为一些学校等单位进行集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教育,这样就达到了固定地点咨询和流动下乡咨询的结合、被动等待来访者和主动干预严重者的结合、个别心理咨询和集体团队心理疏导的结合。

  二、有系统地进行

  心理援助需要有系统地进行,关键在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纬度上。就时间而言,有些人在地震当时或者几天以后就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但是也有一些受难者会在很长的时间之后才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心理反应,我们要注意时间的概念。心理援助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长期的联系,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地为当地建立心理救援档案,为每个来访者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以便地震后的进一步援助和支持。

  第二是空间上的概念,在地震的时候,很多人心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分为五级。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在某些人为灾难中,对灾难的发生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者也属于第四级人群。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这些人群的分级及干预的先后和重要还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来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心理救援工作有组织、系统地进行。

  (写于2008年5月25日晚茂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