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音乐心理治疗志愿者心理救援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 11:37   《北京考试报》

  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世斌

  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学校刹那间被夷为死寂一片的废墟,那么多花儿一样稚嫩年轻的生命瞬时枯萎消逝,作为一名音乐心理专业的教师,此时的我已清楚地意识到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赶赴到那些受尽肉体和心理双重摧残的灾区孩子们身边,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了。

  我们赴灾区实施音乐心理治疗救援的计划几乎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就得到了校领导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很快,校园里各有关部门都为我们此行做着各种物质上的准备。

  一

  5月25日中午12点,我们一行6人(包括一名来自北京的自愿者)到达北川中学所在的绵阳长虹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在和绵阳市文联主席、北川中学校长交谈之后,校长接受了我们这个音乐心理治疗志愿队进驻帐篷校区的请求,这也是迄今为止,北川中学见到并接受的唯一一支音乐心理治疗救援队。校长同时还交给了我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他们筹办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为这些历经磨难的孩子举办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儿童节。

  正在和他们交谈之时,一次继大地震后最大的余震(6.4级)突然发生,操场上的篮球架剧烈地左右摇晃着,紧接着是学校的高音喇叭通知同学们赶紧从教室出来的广播声,只见学生们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全部冲到了楼外空地。

  这次余震也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既让我们意识到孩子们的心理现状和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艰巨,也让我们意识到身处灾区要面临的各种考验,除了余震,还有时刻悬着的堰塞湖、防疫等等,但我们心里都觉得踏实无悔。

  二

  在去灾区之前,我们特别留意到那些先期到达的心理干预与救援工作者的行为与状况。我认为,音乐心理治疗对于灾后心理干预应该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少年儿童,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性。

  在实施音乐心理治疗时,所有活动都要围绕着爱和快乐来展开,要以音乐为媒介,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感,让他们愿意表达,减轻痛苦,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让他们明白,音乐是人类丰富情感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语言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可以借助和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而这一切理念,都要体现在具体的治疗活动中。不能让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救助行为,而是要将所有的原则与方案有机地融于活动之中,将音乐心理治疗的理论融于音乐活动的无形之中。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动态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如何灵活地、创造性地切入,生动地展开,有效地把握和驾驭,是我们此行成功的关键。

  三

  尽管准备较为充分,到了现场,我们发现,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出乎预料。首先,帐篷里没有电,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电,我们带去的音乐音响材料就无法发声,聆听音乐的治疗活动也就无法展开;我们没有所需的教室或固定工作场合,北川中学临时教学点仅有的一栋二层楼被用作高三的高考复习和上课教室,除了一顶顶帐篷,没有任何室内空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将工作地点放在每一顶帐篷里。这里共有几十顶帐篷,所有一千多名学生全在里面,每顶住20个人左右。除了高三在上课,其余所有学生整日呆在里面。每一个帐篷里有一个老师负责。学生们基本无所事事,睡觉、看书、发呆、焦躁、发脾气……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更加清楚了这里的情况,该校高二、高一、初三、初二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有的班几乎全军覆没。我们的策略是,从心理危机最为严重的帐篷和年级入手开展工作。由于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羌族孩子,我们决定从语言入手,从羌族歌曲入手,然后逐步展开到器乐等,通过贴近孩子,让他们有亲近感。

  我们的到来在几十顶帐篷中刮起了一阵春风,歌声、乐器声从帐篷中飘出,羌族的酒歌、孩子们自编自创的上学歌、外婆的澎湖湾以及其他流行歌曲等,都伴随着孩子们真诚、纯洁、欢快的笑脸回响在整个帐篷营地。几天来,孩子们和我们建立了深深的友情,他们的情绪已明显好转。

  现在,我们需要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将重点放到个案上来。同任何心理治疗一样,音乐心理治疗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