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个月后是心理援助的最佳进入时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 15:4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刘敏 韦蔡红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后,如何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心理困境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日前,申城不少医疗机构都组织了心理专家队伍前往四川灾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助。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汇区心理咨询中心等都组织了心理专家分批前往灾区救助。临行前他们带着满腔热情,然而回来后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却发出了他们不同的声音,目前灾区最需要的是给予精神支持的社会支援工作者,而不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受到方言、文化等方面的阻碍,组织当地的居民心理自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不同声音] 灾区现在最需的是社会支持工作者,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刚从灾区回来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张麒说,从目前灾区需求的人员来看,现在大量需要的是能够陪伴灾区人民,给与他们精神支持的社会工作者,而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目前,很多心理援助人员做的也基本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援工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在灾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针对同样的受灾群众,一批工作者与另一工作者的说法完全不同,使得受灾群众不知所措。对这些社会工作者,在奔赴灾区之前,建议要进行培训,统一“思想”。 3个月后最佳心理援助时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的主任陈莉也认为,由于目前余震不断,情况还没有稳定,很多受灾群众还处于余震的恐慌状态。而且现场比较混乱,没有适合做心理咨询的场所,现在并不是进行心理援助的最佳时间。所以,不主张咨询师自己单个奔赴前线,最好是有组织的进行心理援助。 一般而言,最佳的心理援助时期是3个月之后。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跟踪治疗。现在需要的是为主动要求心理救助的人提供渠道,目前心理咨询师自身在经验和技术上做好准备。 组织当地心理自救队伍是最佳方案 张麒还表示,自从他到现场进行心理救援后,他觉得,最佳的心理救援方案是,组织当地的心理咨询师,经过培训后进行心理自救。因为,他们经历过同样的灾难,与当地受灾群众容易形成共鸣。 更主要的是,他们熟悉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容易进行沟通。若是外面的心理救援者,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也不熟悉当地的文化,心理救援工作将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弄巧成拙。 这次大灾,与以往任何灾害给受灾群众带来的创伤都不同,对心理咨询师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 最稳妥的做法是,组织一批专家到灾区了解人们的心理情况,制订治疗措施和方案,对当地的心理救助志愿者统一进行培训,心理救援效果会更好。 对外省市的心理咨询师而言,当务之急,是对前去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援助工作的人、或者转移出来的受灾的群众进行心理救助,这里包括新闻工作者和志愿者。 两类心理咨询师不宜去救援 -若心理救援人员,在方言方面没有很好的能力,最好不要去参加救援。虽然,大部分心理救援者都能多多少少听懂部分四川话。但受灾群众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出来的是地道的四川方言,在没有完全能听懂对方倾诉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正确地心理救援。而且,很多灾区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对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也需有一定了解。 -若是个人自身的情绪还没处理好,最好也不要去。若心理救援者,自身对人生的意义还模糊不清,如何帮助受灾群众发掘他们自己的力量?这种心理救援者,是很难给与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有的只是给予他们同情。有时,在心理救援的过程中,这类心理救援志愿者不但不能影响别人,还会使自己再次受到创伤。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