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波:我们需缓解震灾替代性创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 16:15   东方网-新民晚报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刘明波 博士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发生以来,媒体全天候、多渠道地进行真实、现场的报道,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让不在现场的人们也能及时掌握形势的发展,凝聚了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地同胞的联系。但同时,新闻报道越是追求真实感和现场感,就越容易引起人们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比如,有人不敢看新闻了,有人看了新闻以后情绪非常激动,有人非常抑郁,有人强烈地感到不安全,有人因愤怒而攻击(比如网络上有些评论或帖子攻击政府、说地震局里面的人都是饭桶)等等,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种感受、举动很可能都是替代性创伤反应。

  所谓替代性创伤,就是指个体本人并没有遭受灾难的直接伤害,也非灾难事件的幸存者,只是由于参与灾难现场的救援、或者只是直接目睹了灾难现场、或者只是通过媒体而目睹了灾难现场,而产生的创伤性身心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忧虑、悲伤、紧张、不安、无助、愤怒等情绪情感,坐立不安、失眠、噩梦、心悸、腹泻、胃痛、食欲下降等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或失调,以至于显著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例如,台湾9·21地震之后,台北的一位老人,几乎每天24小时收看地震灾害报道,结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哭泣,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因为抑郁而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我们在接触了有关灾难的信息之后出现了替代性创伤反应,我们需要如何来应对呢?首先,你需要减少接触或获取有关地震灾难的信息,尤其是悲惨的或惨痛的画面信息,尽可能按照习惯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防止灾难给你造成更大的影响。第二,对灾难给你带来的情绪情感,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第三,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救灾做一份贡献,用各种具体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哀思,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钱捐钱,有力出力,或为赈灾而义卖、义演、义务工作等,甚至做好本职工作本身也是对灾区的帮助。第四,树立珍惜和善待身边的人和事的人生信念,将爱心播向四周。第五,为灾区人民祈祷和祝福也是放下担心或恐惧情绪有效方式之一,也有助于我们向积极心态的转变。第六,如果家里有老人或病人,要防止他们因为灾难事件或画面信息而情绪过于激动,要抽时间多陪伴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予以安慰和开导。

  随着时间推移,有关灾区惨状的报道会越来越少,一方面,对于媒体报道,人们有很多“要事实、但不要残忍”的呼声,另一方面,关于灾后重建的报道在比重上会日益增加,因此,只要我们不去有意识地关注灾难中特别具有冲击性的信息,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理状态将逐步平复,回归正常。当然,如果长时间出现负面情绪,而且自己也不能有效排解,请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