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等同于教育产业化 大学需要经营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14:08   中国教育报

  黄文彬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特征日趋鲜明,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发育成熟、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大学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守护着传统的“象牙塔”。树立理性的经营精神,已成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代发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现代大学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为大学积极寻求多样、高效的服务提供了动力源。大学经营既包括对大学的整体筹划,又包括在经营管理理念统领下的大学整体提升,它要从大学管理变革的具体境况出发,在变革的实践中不断揭示其本质特征,在动态的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每所大学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其经营重点、视角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很高。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学经费由政府拨款,基本上采取统包统管模式,很少从经营的角度去关注大学的投入产出,即使有也只是局部性的、萌芽性的、经验性的、非理性的。在目前大学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借鉴企业经营方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而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并由此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虽然许多高校在具体实践运作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大学经营理念,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往往容易盲目地、片面地理解,甚至产生曲解。

  大学经营不等同于所谓的教育市场化、产业化,把教育完全视为经济来抓,只重效率,不顾公平,而是要结合大学的本质和特点适度引入。

  经营一词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常被提及。他们认为大学经营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经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门生动的综合艺术,经营者必须充分认识经营的价值。

  现代意义的经营已不完全局限于企业等商业性组织。大学经营,不是向学生家长高收费、兜售知识和文凭等赚钱行为,也不是如某些人主张的那样,可以把教室管理当作商业问题一样追求效率,或者把学校当成一所将原材料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工厂。

  大学经营,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双重价值取向。大学里的每一种资源,都可以看作能够为大学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大学经营重心应放在管理上,而不是注重获取经济利益。

  大学经营与一般的企业经营不完全一样,其投入产出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不能简单地进行量化和直接测量,它强调的是人们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似,大学经营也体现于招生、教学与科研管理、后勤服务、毕业生就业等办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形成一个循环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经营,是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要指标、对大学的运行机制进行重新思量和彻底变革的过程。

  大学经营关系到公众、社会资源、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面临着更多的资源获取、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不仅具有效益性,而且具有多变性和风险性。大学经营的效益不仅在于追求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经济目标,更在于追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不仅涵盖投入产出的数量对比关系,还包括人才质量、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大学经营离不开优秀的经营主体。大学经营精神,既可以囊括于一所大学的整体办学理念和思路之中,又存在于每一位学校领导、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大学校长是大学经营的最主要执行者,对大学经营负有特殊的责任,其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其所在大学的运行效率。大学的有效经营离不开大学校长经营意识的增强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大学校长对大学经营成败的影响,并不亚于优秀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大学校长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也直接影响其所在大学内部行政组织的有效运行,以及其他行政人员能力和潜力的开发、利用。现代优秀校长不一定是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必须是优秀的经营管理专家,既懂得教育规律又懂得市场经济规律,这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呼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