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哪来的?”很多家长都经受过孩子这样的“拷问”,怎样回答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呢?日前,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心理咨询师邓军为家长们做了一期关于婴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的讲座。
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
孩子经常问: “妈妈怎么生的宝宝?”有些家长随口说,你是妈妈捡来的、是爸爸从河里捞上来的等等。这样的回答会使孩子产生错觉。邓军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反问孩子,看看他们对这些事的理解,最好直接告诉孩子“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以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体会到与妈妈的骨肉之情和家长对他的爱。
3岁后孩子最好独睡
孩子独睡首先有利健康。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的病菌多,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孩子。
邓军认为,3~6岁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但何时可以分房睡,还要依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舒适的环境,准备一些娃娃,让他感受到安静和温暖。当然不必急于求成,没有过渡,反而会使宝宝对独睡产生恐惧。
别把女孩打扮成男孩
有的家长给男孩穿裙子,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殊不知,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产生障碍,甚至造成“易性癖”。一对夫妇来找邓军做心理咨询,他们的女儿是同性恋,他们很绝望。
邓军了解到,这家人非常希望能生一个男孩,所以从小就把女儿当男孩子养。家中也以妻子为中心,这给了女儿一种误解:“爸爸应该是妈妈,妈妈应该是爸爸”。年幼时性别角色定向出现偏差,父母没有及时纠正,才使她在青春期发展为性角色认同障碍。对此,邓军建议:
1.家长应淡化对孩子性别的期待,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
2.要以孩子的性别,选择对待他的方式,避免孩子形成错误的性别意识。
3.如果孩子出现性别意识偏差,应在幼儿第一反抗期,即三四岁时对其进行纠正、调整。
邓军还提出了幼儿性教育的具体方法:
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
1.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有些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一些部位;
5.除了父母、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亲友师长,孩子都有权要求中止。
让孩子树立隐私感
1.人身体上有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2.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
3.男女有别,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
4.隐私并不等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