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8月18日讯(记者 林江丽 实习生 王霞 隋潇)只要坐在电脑旁,济南大学的学生小张一定要先登陆校园网,然后将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挂上,才去做自己的事情。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大学生的社交模式也在发生改变,“网络社交”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张丹(化名),女,山东大学2003级新闻专业学生,听说考入了北京一所高校读研究生……”这几天,小张一直在校园网上关注着自己传递出去的“漂流瓶”。校园网是在济南大学生中风靡的校园SNS网站,这种网站基于“六度分隔理论”运作,简单地说就是“在人脉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通过6个朋友就可达到目的。”小张告诉记者,在校园网内,用户都是用自己的真实资料,在里面能找到老同学,还可以认识新朋友,同时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漂流瓶”就是该网站推出的找人游戏,用户可以把“漂流瓶”传给一个最有可能认识“漂流瓶”要找的人的朋友,然后按这种“最有可能”的途径传递。虽然小张还没有听说身边有成功的事例,但对于这个寻人游戏,她和周围的同学都乐此不疲。
不仅如此,小张还活跃在一些“英语学习”、“全国考研资料分享”之类的论坛、圈子里,通过共同的兴趣、关注点来寻找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分享各自的信息。“现在,我很少和朋友打电话、写信,大家基本是通过网络联系,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感觉很好。”对于“网络社交”,小张很推崇。在驻济高校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和小张一样,已经习惯于“网络社交”在自己的生活中占到更大的比重,甚至少数学生沉浸于这种社交模式中。
山东财政学院大二学生小王告诉记者,除了同学之外,自己的社交圈子比较窄。但在网络上,他能够认识全国各地甚至来自国外的朋友,这些朋友带给他的信息和感受能够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选择“网络社交”,大四学生李贝则更加现实,他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能为自己找工作时帮点忙,“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另外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但多数习惯“网络社交”的学生也承认,网络社交虚拟性较强,让人感觉“广而不深”,虽然网络交际圈子很多,但更多的是“点头之交”,真心好朋友却比较难找。另外,不少学生对于网络交友带来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表示担心。“对于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我很少留下电话号码,毕竟大家彼此不了解。”小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