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各高校将纷纷开展新一轮的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工作。之前报载,2008年中央将下拨国家奖助学近44亿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获得资助。自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来,新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已经在各地学校实行了一年。
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学生工作教师,在为此政策叫好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新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给高校以往的育人模式带来了较大冲击,具体表现为:
一、新政策冲击了高校原有的资助体系和价值导向。新政策资助面很广力度很大。笔者所在的大学,某学院2007年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项资助获奖人数达698人,占全院本科生总数的1/3,累计获奖金额高达174.4万元。在此三项大奖面前,学校原有的以人民奖学金、英才奖学金、勤工助学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相形见绌。比如,全院人民奖学金获奖人数为40%,一年累计获奖金额却不足100万元;英才奖学金获奖人数29人,发放金额只有2.9万元;勤工助学以每人每月200元计则更少。
在新政策的冲击下,学校原有的建立在学期综合测评基础上、奖励面较广的人民奖学金和奖励学年度某方面才能突出的英才奖学金,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由此,两者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价值导向作用也大大降低。
二、新政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地矿人才缺口,我们学校每年都面向地矿行业招收定向培养计划生,同时还与某军区联合培养国防生,地矿定向生和国防生均受到定向培养单位的资助。笔者发现,在新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以前,地矿定向生和国防生受到高考考生,特别是家境贫寒考生的青睐。而自2007年9月起,在资助额度没有相应调整的情况下,地矿定向生和国防生对广大考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甚至存在个别地矿定向生和国防生有意和资助单位违约的倾向,这无疑会对我国地矿人才的培养和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新政策可能会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相比以前,大学生获得资助明显要容易很多,部分同学反映“没想到大学里拿钱这么容易”,获得资助后即购买奢侈品,互相吃请、攀比。为了获得资助,少数同学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伪造成绩等弄虚作假。还有一些获得资助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获得资助理所应当。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宣传和监督管理,部分同学对国家资助政策认识模糊,主张“平分”国家奖助学金,或者将其用来作为班级聚餐和旅游的“公共财产”。凡此种种,不仅背离了国家奖助学金设置的初衷,而且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混乱状况。
新政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今后国家将加强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清晰认识到新政策对其教育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及时调整原有的资助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