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何成“今日亮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9日 09:58   中国青年报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何成“今日亮点”(图)
马文华在蒙阴县联城乡王家村走访,图中男孩名为刘长国。 颜金花摄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何成“今日亮点”(图)
教育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中心高校处处长周春树深入山东蒙阴县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国家助学政策。 颜金花摄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最近特别忙。她时而出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而率领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赶在开学前夕,把国家的资助政策送到普通老百姓身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教育部最近一次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马文华重点介绍的是: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经过十年风雨兼程,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形式。那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什么会成为“今日亮点”呢?

  8月27日的蒙蒙细雨中,记者在成都前往西充的中巴上就此问题访问了同行的马文华副主任。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什么成为“今日亮点”

  马文华说,这是经过近十年时间探索出来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助学贷款运行模式。从1999年开始到2004年,这六年是尝试借鉴国外经验,开始建立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和运行机制的摸索期。由于最初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了商业银行的特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国家助学贷款之间存在的矛盾,加上学生家庭困难的认定工作难以操作,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也没有建立,抵触冲突在所难免,助学贷款几乎到了走不下去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国家下大决心,创新思路,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多方面重大调整:建立了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新机制。新机制推出以后,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从2006年开始,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合作,探索出了著名的“河南模式”。与此同时,上海、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市也先后在当地做了“静悄悄的试验”。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有组织地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成效很好。据最新的资料统计,从2007年8月到今年6月底,5省市共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4亿元,获贷学生11.4万人,共发放贷款6.1亿元。仅苦甲天下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当年考上大学的新生提出生源地贷款申请的3600人,已签订贷款合同3381份,合同金额5637万元。

  马文华列举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若干好处:它能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去学校报到之前就能便利地贷上款,这为他们顺利入学并最终完成学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信用约束还款等方面优势突出,另外这一模式比较符合金融属性、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贷款品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助学贷款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