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教师节从欣喜到自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 13:53   红网
过教师节从欣喜到自豪(图)
第一个教师节,老师们排队去参加庆祝活动。

  回眸者:龙继红(芙蓉区育英学校校长,1982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西区新风小学当语文老师,至今经历了24个教师节。)

  李小华( 育英学校党支部书记)

  首个节日

  老教师下厨请我们吃了一顿

  龙继红1982年分配到西区新风小学。“那时当老师对很多人来说也就是一种谋生手段,与别的职业没什么不同。”龙继红说,“但教师自己却是以教师职业为神圣的,尤其是相当部分的老教师。”龙继红回忆说,当时新风小学校长向阳雄就是一个终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典范,即使“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也没有平息他那颗诲人不倦的赤诚之心。他不但深谙教学规律,对年轻教师更是提携有加,经常亲手制作幻灯片等课件,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教师,帮助他们成长。在他的影响下,多数教师没有看轻自己的职业。

  “当时,社会上‘臭老九’的流毒还未肃清,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专门给教师设立节日,你想想,这对我们广大教师该是多么大的鼓舞啊!”龙继红激动地说。

  “1985年的那个教师节,在我的印象中比过春节还令人兴奋!”龙继红回忆,那天区里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每个教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就是学校年近八旬的退休老教师朱奶奶特意请大家吃了一顿,以示庆祝。”

  那时居住条件简陋,朱奶奶和其他六七户教师挤住在一幢狭小的四合院里。9月10日,朱奶奶起了个大早,乐呵呵地张罗着买菜做饭,忙了大半天,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请来同院的老师聚餐。“教育的春天来了!”朱奶奶激动得老泪纵横地说,“我们经历的那些年代,个人有思想不能付诸行动,有才华不能得到展现;你们年轻人遇上了好时代,一定要努力工作,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节日礼物

  从一对袖套到一张贺卡

  育英学校党支部书记李小华回忆说,1985年,那是第一个教师节,区教育局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对袖套,他高兴了老半天。他的老父亲见了唏嘘不已——自己当了一辈子教师,学校从来没有发过任何东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节发放的纪念品档次也不断提高,床单、被套、电热壶……今年教师节,芙蓉区区委书记钟钢代表区委、区政府来到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全体教师,给每位教师送上800元慰问金;其他区级领导也分头到别的学校进行了慰问。

  “当然,纪念品、慰问金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是一种对教师的肯定、重视、褒奖。”龙继红说,“你知道现在很多老师在教师节最希望收到什么礼物吗?是学生的成就!今年教师节,一位老师收到在国外大学读博士的学生寄来的一张贺卡,逢人便拿出来展示。那种从内心流露出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让人一下就能读懂什么叫做‘教师’!”

  节日总结

  从说“钱”到说“教”

  “有人戏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长姓‘钱’!”龙继红说,那时大部分学校的校长满脑子想的是“校办工厂”、“第三产业”,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抓经济上,以弥补教师收入和学校建设的不足。过教师节时,校长往往要向全校老师通报学校经济收入情况。

  “本世纪以来,校长不姓‘钱’而姓‘教’了。不论是教师工资、教师奖励,还是校园建设、设备更新,全部由政府包揽,我们可以放开手脚,一心一意抓教学、抓管理、抓科研、出成果了。像我们育英学校这几年的发展就特别大,成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外语实验学校。”龙继红介绍说,在教师节这天回望一年的工作成绩,心里特别自豪。

  教师身份

  从“臭老九”到“香饽饽”

  “你知道我刚参加工作时工资是多少吗?”龙继红问。“才30多元!现在是多少?工资卡上每月有3000多元,比那时增加了100多倍!”龙继红感叹教师待遇的飞速提高。

  以前当老师不吃香,龙继红当时所在的西区新风小学很多年轻老师找不到对象,大龄青年有20多个。“现在老师可俏了,女老师自不必说,打着灯笼都难找;男老师也十分抢手,找对象个个称心如意。如今我所在的育英学校,年轻老师买房买车的有一二十个!”龙继红骄傲地说。

  教师待遇的提高还体现在教师培训上。过去要想把自己送出去培训,一般教师想都不敢想,现在这样的机会人人都有。育英学校的年轻教师柴坤,工作才5年,已由学校送到香港、新疆、广州等地进行了多次培训,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热情日益高涨。

  在上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诱惑,曾出现一股教师“下海”热,光是育英学校有一年就有4名教师“下海”当了老板。随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不断提高,当初“下海”的教师有很多纷纷“回流”。育英学校当年“下海”的4名教师,如今都回到学校重执教鞭。

  “现在不同了,教师成了‘香饽饽’。”龙继红说,今年,区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60名教师,应聘者达到2300人之众。

  晚报视角

  ☆1月1日的《长沙晚报》头版报道赤岗村出现四件新事:实行退休制度,实行公费医疗,给五保户、困难户发放生活补助费,开办文化夜校。据该则新闻报道,经过几年的商品生产大发展,赤岗村1984年的人平纯收入达530元。

  ☆1月1日起,根据省粮食厅有关文件规定,长沙市决定从元月份起调整和恢复部分定量偏低人口的口粮标准。其中,10周岁以下儿童原定量等级繁杂,后改为三个等级。凡从事体力劳动的职工定量低于30斤的一律调整到30斤。教师、医务、科研人员和各单位的行政管理干部等脑力劳动者,定量标准一律恢复到每月29斤。

  ☆6月5日,晚报头版报道我市东区府后街和郊区东岸乡作为全市颁发居民身份证的试点单位,已于4日开展工作的新闻。据该新闻报道,试点工作将在8月底结束。城区和郊区颁发居民身份证的工作将在本年度进行,四县(市)农村将于1986年、1987年内基本完成。

  ☆12月7日,本报报道了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省企业家协会邀请社会主义企业家马胜利来长进行大型报告会的消息。

  ☆12月13日,本报报道我省第一台从意大利引进的全自动电脑控制干洗生产线全套设备,10日在城南路净美洗衣服务部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市洗高档服装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