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友录上好心募捐却被视为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0:15   中国青年报

  好心募捐却被视为骗局

  8年前,小杨从师范大学毕业。

  在学校的小树林里,散伙饭归来的同学们带着微醺,或促膝长谈,或抱头痛哭。有人激动地大喊,97化学万万岁!有人冷静地提议,在网上建个校友录吧——虽然大家各奔西东,却感觉仍在一起。

  8年了,当初说再见的人大多再也没见。

  刚毕业那会儿,小杨天天刷新校友录,看同学们的喜怒哀乐,报告自己生活的细枝末节。

  “明天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好紧张。”“我带的班平均分名列全年级第一,真高兴。”“今天老张、胡子来我们学校听课,我们聚了聚,恍惚间回到大学。”诸如此类的消息在校友录的留言中比比皆是。

  尤其小杨的同学几乎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于是交换教案、试题,共享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心得,一度成为她所在的校友录中的一道风景。

  甚至于,小杨的同学中有位笔耕不辍的,为此还赋诗一首,诗名就叫《咏校友录》,“你吐一个泡,我吐一个泡,校友录连成一座桥……”这首诗发表在当地的小报上,且不论当地报刊的水平如何,起码这首诗中,你能一窥当年暖洋洋的同学情谊和欣欣向荣的校友录景象。

  一晃几年过去了,大学时代渐行渐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同学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即便住在同一个城市,也只是偶尔一起开会、听课就算见面,过年群发短信就算保持联络。小杨也从过去每天都去校友录,到每月去瞧一眼,甚至更久——反正留言就那么多,好长时间都不更新。后来,小杨才发现很多同学和她一样,登录归登录,却懒得说话,根本不说话。

  这学期,小杨班级的一个学生W家里遇到困难,他的妈妈得了白血病。

  眼看着W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成绩也一落千丈,小杨作为班主任便一面安慰鼓励W,一面发动全班乃至全校的学生捐款。为更广泛地募捐,小杨把具体事由、用于募捐的账号等等信息写成文字,贴在自己所在的QQ群,又发动群里的人贴到各自所在的其他群。

  有人问小杨,你为啥不贴到你的校友录里呢?那里的人更多,都是同学,肯定比网友更信任你。

  这提醒了小杨,她兴冲冲跑去校友录,输入账号和密码时,停顿了快一分钟——上一次登录还是半年前。

  校友录快长草了,除了几个新娘子、新宝宝的照片,除了几句“大家最近都在忙什么”、“是时候该聚一聚了”的呐喊,和半年前小杨登录时没什么两样。

  看来,来校友录的人有限,但小杨还是贴上了募捐的信息,并留下了自己最新、最全的联系方式。她留言:希望各位同学把募捐的消息发到自己所在的其他校友录,越多的人知道越好。

  之后的日子,小杨天天登录校友录,查看有没有人回复她,注意手机上有无同学的来电。然而,她一直没得到回音。

  终于有一天,小杨在办公室接到电话。

  是好久没有联络的同学Z,寒暄几句后,Z就问起了募捐的事儿。小杨以为他要捐款,谁知他问清楚果真有其事后,就声称自己突然有事,“有时间再联系吧”。

  Z的电话一直没有打来,小杨费解,直到她重新登录了校友录。

  校友录上有新的留言。

  留言的第一句是几个网址链接,接下来是同学M语重心长的告诫。他告诫其他同学不要上当,告诫其他同学如果可能的话,和小杨的单位联系,找到小杨本人,确认募捐消息无误。

  小杨觉得莫名其妙,逐一点开链接,才发现是“有人在校友录中设骗局,以老师名义召集募捐敛财”之类的新闻,原来有些学校、班级的校友录,骗子盗用了同学或老师的账号,以他们的名义募捐,其实是个骗局;小杨这才明白,同学们一定认为她的账号也被盗了,更或者以为她就是骗子。

  小杨哭笑不得,她募捐的留言在校友录上删也不是,不删也不是。删了,徒增他人的疑惑;不删,和警惕诈骗的留言在一起相映成趣,看起来像出滑稽剧。

  不过小杨更多的是伤感,刚毕业时掏心掏肺,动不动就在校友录上抒情、叙述、议论,间或夹叙夹议的同学们哪去了?“你吐一个泡,我吐一个泡,”把校友录当做一座桥的欣欣向荣彻底不见了;是校友录的平台已经过时,不足以让人相信,还是同学本身真的淡出了彼此的生活,便失去信任?

Powered By Google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