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2009年9月18日,2009安博企业学习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围绕着“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企业学习战略”主题,安博教育集团创始人黄劲女士、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先生、Skillsoft公司亚太地区负责人Glenn先生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北京师范大 视频:企业的有效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媒体来源:安博教育 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黄荣怀博士在现场的发言。
大家下午好。今天的主题是企业学习,关键词是学习。今天我就信息时代,什么是学习,如何有效学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大家知道学习这个词,是最普遍的一个词,经常用的一个词。我们听的比较多的是家长对子女说你要好好学习,领导对下属说你要好好学习,还有老师对学生说你要好好学习。但其实这个学习的理解,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别。
什么是学习?我们通常讲的自学、小组研讨等等。关于学习的分类有很多,我们怎么样去给学习一个定义,我今天讲的不是从教育上认为的学习,而是从普遍大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时候所理解的内容跟大家来进行分析。首先用学习情景来替代学习,我们通常说的有学习时间、地点、伙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个情景划分有哪些情景?比如说我们在学校学习通常是课堂听讲,我们平常工作生活中,比如说开一个研讨会,或者是研讨某一件事,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态的,另外还有边做边学。另外现在一个最时髦的词,那就是基于工作的学习。
我们分析几种情景,比如说课堂的听讲,通常是在学校环节谈到的学习,有这么几个要素,一个是它有固定的对学习的环节,比如说教室、会议室。第二,有教师面对面的讲授。第三,有预备的学习内容,或者是预定的学习内容,它是相对固定的。
第二个是个人自学,也有几个要素,特定的学习内容,还有预设的学习目标,然后还要有专门的评价要求或者是评价方式。比如说这个小学生,也许他在做作业,那么他的评价目标就是做作业或者是练习作为他的评价。
第三个是研讨性学习。通常以小组形式参与的。第一个要有明确研讨的主题,适度的规模,不能太多。
第四种情景是通常说的边做边学,第一应该有目标品类学习任务,第二以任务匹配的评价,与学员匹配的支持,还有与环境匹配的组织形式,操作的时候,这些要素要去关注的。
第五个情景,也是被大家看好的,就是基于工作的学习。首先要植根于工作的学习,第二要与工作强度匹配的任务。第三,适合学习的人际关系,或者是学习氛围的人际关系。
五种学习的基本形态,这就是我们通常谈的学习里面的一些内容。基本的学习情景,优势不足,以及依赖条件跟大家分享一下。从不足来说,通常以记忆为主,尤其是老师讲的很快的,你很难消化。要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第一个是教师的社会技能,第二个是对内容,第二种情景是关于个人自学,时间、地点非常灵活。不足,一是容易产生孤独,自学通常是孤独的,另外就是不容易获得关注。它的依赖条件是材料的可读性,跟自己的知识、背景能够联系起来。然后就是个人的学习兴趣。
第三种情景,研讨性学习或者是小组学习,第一个当然很容易产生兴趣,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不足就是通常花的时间很多,每个人效果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就是容易搭便车。这个依赖于组长的能力,还有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个是边做边学,好处是容易产生兴趣,这种学习效果比较好。不足是不容易获得关注,也不一定能够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因为考试更多的以记忆为主。
第五个情景,基于工作的学习,好处就是在工作当中产生学习兴趣,不足就是工与学的矛盾,也不一定能够推动传统意义上的考试。一个单位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另外个人的学习技能也很重要。
从教学上怎么样理解教学的含义?一个就是传统的教学,还有一个就是学习者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我来就是讲课,我能够把课讲完就行了。学习中心范式,这是最关键的。传统更多强调传递知识,我把知道的告诉你。而学习者强调知识结构。那么它发生的条件也不一样。传统更多的是提供课程。从评价层面上,我们原来的评价更多关注覆盖的内容。关于学习的理解,从教学层面上我们谈了对学习的理解,我们现在有一些趋势,第一个,通过社区实践,或者是网络,或者与公众相关的,非正式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的一辈子80%的学习来自于非正式学习。
第二个,学习与工作不能分离。
第三个,技术在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现在其实离开网络,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很难进行。特别是在学校条件下,我们离开网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个时候我们正在发生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过去有很多学习的理论,也包括建构的学习理论,其实在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技术已经改变我们的学习形态,已经在改变我们的思维了。我们过去书本上强调怎么样去做,现在更多的会被哪里有知识体系去替代。
怎样的学习更有效?这个命题非常朴实,但是又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这里引用了这么一个结论,不是教育学家谈出来的,而是微软的一个学者谈的这么一个观点,我个人很赞同这个观点。我们学习成本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个是动机,就是你愿意学。第二个完成任务的时间,你有多少时间投入到这个当中来。第三个合作或者是协作。第四个,分析性思维,在中国文化里面,批判这个词有时候会带来一些争议。第五个得到反馈。现在信息时代的学习是什么?数字化学习。关于数字化学习有很多定义。美国教育白皮书里面谈到,通过网络、计算机学习的教育叫做数字化学习。
然后STD提供的,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我们还有一个观点,李克东教授的观点,他说通过因特尔或者是数字化水平进行学习的,使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以数字化进行学习的过程,这几个定义都是比较粗浅的。我再给大家一个定义,这个是北师大的教育专家给的定义,当然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通过因特网或者其他的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现在沟通机制加数字化资源产生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这么来解释。
这些学习是不是真的跟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效?我们再进一步来分析,对于技术支撑的学习期望,做一个常识性的假设,我们引用了另外一个词就是技术支持学习,像移动学习,甚至包括传统的电教,都可以放在一起。第一个假设,关于资源的,如果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们会主动的浏览或者游览所有的资源,从而获得优于教学的效果。我们在做一个网络课程评价的时候,通常会听到三个内容。
第二个,现代课程不仅能得到专家的好感,也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第二个假设关于虚拟学习环境。我们更多叫做虚拟学习社区,如果提供一个便利的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者会像教室环境一样地交流,有时会优于现实环境。有一些互联网的社会性公共论坛中有许多成功的有关商业企业。
第三个是关于学习者相关信息结构化的存储。我们的很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当然还有课程管理系统,无论这些管理系统,这样的话,提供的平台会对老师进行帮助。传统的教学管理,在很多情况下,资料是超载的,要什么找不到什么,这个很难得到相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弄到数据库里面,当然数据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个假设,关于设计者的心理。用户通常能够清晰的理解课程资源、学习平台,刚才谈到的教学管理、学习管理,利用这些系统,为什么这么说?目前存在那么多的优质数字化课程,不断涌现的功能齐全的学习支撑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有多少设计者会承认他们不是在精心设计?
第五个假设关于学习者心理,这个心理是什么?就是说无论是远程的,还是现场的,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自然会向老师求教。在校园组织里面,通常会安排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来辅导,然后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学习遇到困难来随时联系,我们通常认为他是好老师。第二个在网络当中也一样,我们公布了辅导教师的联系方式,并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这样应该会产生很大的效应。
我们换句话说,是不是真的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我们做过很多调研,包括大学课程,也包括企业培训。一个班,我在讲课,下面50个学员,每一台电脑,然后我边讲,学生边抄笔记,如果你有时间站在后面看一下,保守的数据是50%学员在忙他自己的事情。我们网络教育做了很多科技,被学员全部访问的比例连30%都不到。现在你在课堂上去观察,如果说能够坚持15分钟听老师讲,不干其他事情,这个比例不是很多,连一半都不到。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我刚才其实假设是说,从我们学习的理解,从现有技术支撑的管理水平,应该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实际效果跟我们预期有很大的距离。这五条假设哪一条是合理的?
第一条,如果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会主动浏览,从而获得优于教学的效果。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优质。什么叫优质?我们可以两种理解,一种是公认的,第二个是适合每个个体学习的效果,而不是专家说这个课程是优质的,也不是说教师在跟学生进行教学之前设计的那个优质。那么这个假设有一半是对的,有一半是错的。这个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假设是成立的?就是带条件的,或者认为它是错的。
第二条,如果提供便利的环境,是不是和像在教室一样交流?也未必,所以它也是有条件的。学习者真的有兴趣,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工作相关联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比如说要买一个化妆品,这个是我关心的,没准我去关心。一个男士讨论的品牌,女士关注的会很少。
第三,如果将学习者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地存储,管理者和教师就可以有效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如果这个业务不清楚的话,这个系统是无效的。
第四个,用户通常地能够清晰理解课程资源、学习支撑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等设计的意图。这句话是错的。
第五个,无论现场的,还是远程的,遇到问题都会向老师求教,这个也是错的。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这个学习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存在?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项目,英国政府做的一个项目,大概做了连续5年的时间,是做政府支持的,然后中间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叫跨文化的专业发展研究。这个项目当时投资了25万英镑,由我和英国蓝卡斯大学的一个教授做的,我们共同开一门课程,请中国和英国六个网上辅导手,然后各选25个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整个的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差异很大。但是我们提出一条关于网上学习发生的条件。
核心是分析性思维,以真实的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意愿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维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我们强调的核心问题就是分析思考。我们一个学历史的,可以去学计算机。这个过程中间,他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所以兴趣是一个基本的动力。
第二个问题,真实问题是起点,如果离开现实的问题,他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第一,能够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的问题,解决目前现实的问题,第二帮助了解或者进一步摆脱逃离工作的环境,这种问题是真实问题。第三,能够提升做事的能力。第四,各种特殊兴趣,我们讲的目标,在这里未必能够起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我们的学习通常是能够被观察到的,如果说网上的学习者,根本没有去学,那么是根本看不到的。
有效学习的特征,分析性思维是核心,有两个问题,问题导向和学习体验,这个由于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我讲的大概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