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四川大学对“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一事紧急回应。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四川大学的重视。昨日,四川大学校方和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本人均表示,“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说法有所误导,四川大学目前根本没有考虑取消毕业论文,而且毕业论文标准只会越来越严。
学校:不是取消,而是多样化
有媒体日前报道说,“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此文通过网络传播引起极大反响。昨日,四川大学召开了紧急会议,“这两天有报道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四川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朝鲜说,学校不会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李部长说,学校确实希望优化本科毕业生论文的形式,为毕业生本科论文找到多样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学校力倡毕业论文形式百花齐放、引导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倡导的最后结果是:四川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只会标准越来越严,越来越难‘通过’。学术论文始终是学生表现四年自己学术成果的一种方式,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根本不会考虑取消。”
张小元:媒体的报道“有所误导”
昨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致电本报说,媒体之前的报道“有所误导”。张小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不是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而是要使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比如学生的媒介田野调查报告、在刊物等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和通讯、评论,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一种形式,也在尝试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这也意味着,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时,可以选择传统的学术论文,也可以选择一些社会实践性强的作品”。张小元同时表示,这些非传统学术论文的认定方式及其程序还需要谨慎而严密的设计。
张小元说,新闻系进行“多样化”的思考是在学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框架下的一种设想。进行“多样化”创新,既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一致,也与目前新闻这门学科过于“脱离现实有关”。“现在,新闻系的学生理论强于实践,学生实际创新能力比
较欠缺。把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毕业论文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让知识更好服务于社会现实。”
本科生创新计划:四川大学已经搞了好多年
记者了解到,张小元的“多样化”来自于四川大学多年来对本科生进行了一个“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里,该校一直就致力对本科教育各个阶段进行创新尝试,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过程、课程考核,以及毕业论文的呈现方式等等。
在2008年的“四川大学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里,该校就提出: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增加实验选修课。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的比例大于80%。完善创新教育学分。学生至少获得2个创新教育学分才能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对学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竞赛获奖、参加创业活动等创新教育项目,均可认定适当的创新教育学分。完善教学管理目标考核机制,学生选拔淘汰机制(招生、考试、评优、推免、预警、淘汰),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体系等。 记者余媛媛
声音
业内人士:莫把大学办成技校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乔: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呢?我对可操作性抱质疑态度。现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一般1万字,一个班以50人为例,那么就需要在媒体上见诸50万字的文字,如果以一个系来算,哪来那么多的刊物和媒体供其发表呢?如要没有那么多的刊物和媒体来发表,是不是在媒体上发个豆腐块,写个几百字的稿子就算毕业论文呢?这样才有点水吧!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因为高校新闻教学体制有缺陷,毕业论文本身并无问题。如果不解决其背后的实质问题,一减了之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电子科技大学徐老师:如今用人单位看重实践经验,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果取消毕业论文可能导致选择以作品代替论文的人趋之若鹜,愿意静下心来写毕业论文的却寥寥无几。就目前情况来看,媒体实习岗位毕竟有限,大学的实践基地等配套建设也很不成熟,学生们天天四处奔波搞实习写稿子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作品、学业两头空。同时,新闻学本身包含有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及传播学等分支,有的本身就偏于理论,如果在新规定的鼓励下学生们一窝蜂地去写稿实践,那这些冷板凳还有谁坐呢,学术的后备力量又如何保证呢?!
四川大学一位老师:大学学的是涵养,是方法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对事物发展的总体的把握。如果只是一味迎合用工的需要,取消毕业论文,大学岂不是变成了技校?(记者 余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