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学开幕式现场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 14:42   新浪教育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杨慧林::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我很荣幸地宣布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在主席台就坐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中国国家汉办许琳主任;

  在主席台就座的国外专家学者有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高利克先生;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孔汉思先生;斯德哥尔摩大学罗多弼先生;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英国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杜博妮先生;意大利罗马大学史华罗先生。

  在主席台就坐的国内专家学者有: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郭汉城教授;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詹福瑞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琳教授。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校长牛汝极教授,以及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大会现场还有来自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并且有新浪网正在对大会进行图文直播。因为时间所限,不能一一介绍,让我们用掌声对各位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

  下面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郝平副部长宣读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贺信。

  郝平::尊敬的纪宝成校长,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学者,今天很高兴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看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汉学家和各方面的学者出席世界汉学界这一盛会,感到非常高兴。

  我国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汉学大会的举行,教育部、国家汉办对会议的筹办、组织好会议也非常重视,希望动作会议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世界汉学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扩大世界汉学界的合作与交流。

  今天受刘延东国务委员的委托,我代表刘国委宣读本届大会发来的贺信。贺信如下:

  欣闻第二届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我谨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国内外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问候。汉学作为独特的学术领域,源远流长,而又生机勃勃,日益成为深化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孔子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为海外汉学研究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为汉学家们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汉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术联系更加广泛,有利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发展。爱其所同,近其所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这一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汉学和跨文化交流为主题,仅仅把握了时代脉搏,衷心希望中外汉学家们以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中西交流,共建和谐世界卫己任,碰撞思想,探求真知,进一步推动汉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衷心祝愿世界汉学大会越办越好,成为跨越古今,会同中外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华文化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刘延东  2009年10月30日

  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慧林:谢谢郝平部长。下面请中国国家汉办许琳主任致辞。

  许琳:尊敬的郝部长,尊敬的纪校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在这样一个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盛会上,我内心充满着敬畏,不敢多言,在此谨表达四个意思。

  第一,代表中国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向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第二,向国内外各位大师名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有很多熟悉的外国朋友对我说,你们中国人讲话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先从季节和天气说起,比如在这春暖开花的美好时节,值此十月金秋等等,又喜欢用高瞻远瞩的展望作为结尾。或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等等,我也问这些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讲法,大家都笑而不答。刚才发现很多特别外国专家都笑了。但是我今天还是得从季节说起,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记得2007年的春天,我们也是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那次大会是以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为主题,热烈讨论,播下了种子,两年后,在2009年的金球季节,我们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在许许多多汉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目前已经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200多个孔子课堂,今年前三季度,共开设各种层次的汉语课程八千多班次,注册学生二十万余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六千多场次,参加人数250多万人。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交锋和交流,使汉语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在此我要代表孔子学院总部向你们在座的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不仅研究中外文化历史典籍,而且正在做精制致用的新国学和新汉学,你们的很多理论和观点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了达到的帮助和支持。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更为各位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广阔舞台。

  我想表达的第三个意思,衷心祝愿本次大会获得成功。会议已经将汉学和孔子学院列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讨论专题,请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把孔子学院作为光大和发扬、传承学术思想的基地,像看待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样呵护和支持孔子学院的发展。

  第四个意思,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为这次大会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纪宝成校长亲历亲为,举全校之力为继承和发扬汉学,加快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交流,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国的高校树立了榜样。对此我们深表敬佩。

  朋友们,让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使汉学这一古老而年轻的文化瑰宝,穿越时空,迸发出时代的璀璨光芒。谢谢!

  主持人杨慧林:谢谢许主任,下面就请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致辞。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尊敬的郝平副部长,尊敬的许琳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自古以来,春秋两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登高会友、谈诗论道的佳期。中国古人又以“春秋”代指年华的流转,于是孔子以“春秋”命名鲁国的史书,使中华文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声名流传。

  2007年,我们曾在这里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切磋争鸣尚有余温,谈笑应答犹在耳畔,2009年,由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又如约而至,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

  本次大会以“汉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主题,其中“文化”一词有着众多的定义方法,我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等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观念形态。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它本身就凝聚着跨越古今,会通中西的交流。

  在中国古代《易经》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交,已经初露端倪。西汉刘项又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之说,

  西语中的“文化”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居住、栽种、保护、朝拜”,后经过繁衍迁转,其中栽种或照料的主要意涵,已经暗示了西塞罗的“心灵的陶冶”,这与汉语中的文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汉语翻译西语的时候,中国古籍其实恰有此词,深得其义。汉语和西语当中的文化,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起源,在不同的语言系统当中,分头发展。但是他们在词义的演变当中,教化过程和人类发展历程相似的含义,两个文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的词义逐渐融会贯通,两者文化的教化过程和发展历程,这一词意的演变和融合,恰恰见证了不同民族的相同诉求,正所谓天下“同归殊途”。

  文化的跨越和会通,还体现欧亚大陆之间相映成趣的彼此描述,早在纪元之初,中国古籍是以“大秦”标示罗马地区,而罗马人也以“ch’in”称谓东方古国。在古代“异邦的想象”之中,或许早就预示着“全球化”的交融,同时也明示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其实都是思想的产物,是历史成其所思,是文化得其所鸣,在历史和文化过程中,本身充满想象,本土又是异邦的异邦,技术和想象,本土和异邦虽是不同的进入,又彼此交缠。汉学在此路与彼路的异邦想象中生根发芽。早在世纪之初,就已初见指端,2000年之后,海内外对汉学有不同的理解,国外对中国的研究均可以由世界汉学、国内汉学和海外汉学所涵盖,汉学对象是中国,其研究方法就是传承其文化视角,又不同于中国。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径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华文化之真谛,帮助人类。这种同归而殊途,不断呈现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相生,从而成为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的典型范本。

  海外学人以独特的视角和自身的经验,关照中国文化,以不同的方法予以栽种和保护,这本身就是成为不一样的心灵韬养,如果海外对中国的研究,对东方智慧的吸纳是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层面,中国学界对世界汉学的反刍和回应,进一步推动跨文化的推动。即使对自身的文化身在此山中的立场和局限,也未必能当成真正的自我理解,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的交流,恰恰需要一种视野和胸襟。所谓跨文化交流就是跨越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美学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文化带给人类的开拓和拥有。

  本次大会既邀请了在汉学方面颇有建树的海外专家,也汇集了对中国文化有所悟的南北学者。大会议题涵盖了汉学与文化变化,汉学与历史研究,汉学与中国文学,汉学与汉学传译,汉学与中国戏曲,孔子学论等诸多方面。我们一直追求和谈论的为心灵和宇宙两角而已,价值持续,道德、真实无不在此。路漫漫其修远,跨文化上下求索,提供了共同的基础。晋代名士陶渊明有言:“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希望世界汉学大会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足够高远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老少师生愿意与在座的各位成为朋友,对酒当歌。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慧林:谢谢纪校长。接下来世界汉学大会为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基地安排了一个仪式,有请郝平副部长、纪宝成校长、许琳主任共同为“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基地”揭牌。

  纪宝成:我提议,我们与剑桥大学签订了一个仪式,鲁惟一教授也参加了这样的大会,邀请鲁惟一教授与我们一起来揭牌。

  (“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基地”揭牌)

  主持人杨慧林::谢谢各位嘉宾,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