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改革应当直面“钱老之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 16:37   解放日报

  作者:陈英凤(福建媒体人)

  社会高度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即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新“教改”方案,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05版)值此教改方案向全社会公开问计之际,我忽然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人生前在病榻上多次向前来探望的温总理提出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向来不缺乏聪明和勤奋的品质,然而,我们的学校却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问题出在哪里?早在2005年,钱老就曾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其实,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的,又何止是大学?我们去看看中小学、幼儿园,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口号,而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显然,正是我国层层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新的心灵,导致培养不出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

  “钱老之问”准确地点出了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和要害所在——僵化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片面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行政化的大学管理模式扼杀了学术的自由。面对“钱老之问”,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否有直面的勇气,并在改革中开出一剂“良方”,不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更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的教育,在关注公平、平等的同时,也必须高度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去除其中束缚发展、创新的僵化模式和因素,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使我们的大学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人才成为科技强国的脊梁。

  面对“钱老之问”,教改方案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