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颖奇:中国与美国大学教育的几大区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 19:02   新浪教育
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前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毛重渝摄)
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前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毛重渝摄)

  2010年8月17日下午, “革新与复兴——中国高等教育转型论坛”在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这次论坛由《中关村》杂志主办、新浪网协办,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高级策划王鲁湘担任主持,周孝正、张颐武、胡星斗等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纷呈的言论,剖析中国教育的弊端,纵论中国教育的出路。以下为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前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先生的演讲实录:

  我跟教育系统的渊源从打上大学就开始了,但实际上我在谈大学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那么多资格,我虽然没有离开这个系统,但是没有认真做过一些思考和研究。

  前面几位都讲得很精彩,我是1972年时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在文革六年大学没有招生之后第一批到北京上大学的,上学之前是在农村做生产队长,然后进学校的。到1978年邓小平派留学生出国,我也是全国第一批考取并第一批走出去的。后来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有机会被送到在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教育处工作,又是做中美教育交流,我和美国的大学和美国的学生,尤其与美国政府里和教育相关的项目打过很多的交道。

  回来之后,有一段时间里边,我不是很靠近教育,而是在国家财政部。后来进入中关村管委会,整个就是在和高科技和人才和技术打交道。谈教育转型,卫汉青社长跟我联系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大家都有很多的话要说。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些年的教育是有成绩的,成绩在于培养了很多人,支撑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引领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科技、研究、开发,两弹一星也好、各种科技成果也好,来自于很多普通的人,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有一些人是在国外深造回来的,像元勋们。

  这里我想说一点,中国教育曾经在21年以前,1989年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本人还是一个见证人。国家教育委员会不叫教育部而是叫国家教委,国家教委有一个巨大的项目,中央政治局直接在领导,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我们请了外国的巨大的咨询公司卡耐基基金会,经过几轮讨论,准备进行改革。因为中国的教育(解放前不说了),从1949年以后50年代开始承袭苏联的方式,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就想转型,就想学习欧美的方式,然后委托了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对整个中国的高教制度和体制做一个大的设计,准备大刀阔斧改革。到了什么程度呢?进行到最后方案准备签字了,由教育部的部委员相当于副部长胡启珩带着代表团去了美国。

  当时我正在大使馆工作,为他们举行了招待酒会,卡耐基的人也来,我们的人也来了,只是一个接风。这时候,1989年的事件发生了,事情就搁浅了,代表团召回,中国教育制度保持和沿袭着当时的态势向前发展。一转眼的功夫这件事情已经21年了,因为社会生活没有彩排,不能重走一遍,很难想象,如果当时没有1989年事件的冲击,中国教育制度能够能够采纳卡耐基基金会设计的欧美教育体制(因为中央已经原则批准了,去签字去了),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什么样子。

  但是这件事情反映的东西离我们的思维不是很远。在座很多有留学经历的,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复兴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走下去呢?我觉得一个大学必须有很好的本科教育,包括名教授和校长,再浅显的本科生的基础课要由名教授去讲,无论如何一个青年教授和诺贝尔奖的学者讲物理学肯定是不一样的,名教授要给本科生讲课。同时,这个学校一定要有研究生教育,大学就是两块,后面再加上科研,研究生教育就是要高水平的,在这两方面国内、国外大家多有过一些经历的人可以有一些对比。我在这里讲一下借鉴西方,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借鉴得好,起码我们有一些观察。在外面留学好几年的时间,六七年的时间,就有这样的体会。

  第一,大学校长是做什么呢?我们自己的大学校长在做什么呢?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的,校长们都有很多的头衔和荣誉,也不可避免地有很多的社会活动。我在政府工作,在中关村工作,有很多会要把校长召集来的,当然我不能召集,副市长以上市领导来召集。有些重要活动,都要请校长们出席参加的。但是国外的校长(我和好几个大学校长曾经打过交道)校长究竟做什么的?简单归纳一下就是两件事,第一个是找钱,第二个是找人,校长就做这么两件事,要把一个大学办起来,校长把钱找到,因为国外的大学很多都是私立的,很多著名的更是私立的,所以要找钱,然后就是找人找教授,就做这么两件事。我几次和大学校长在交谈的时候,大家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的校长能只做这两件事吗?怎么把这两件事做好,我们现在的体制和社会生态能够这样吗?更别说校长和教授们受到很多的诱惑和干扰。

  第二,入学。国外的研究生没有入学考试,我和容博士在二十多年以前在海外熟悉,今天上午23年了才第一次见面,我说下午有会过来吧,他就来了。国外研究生没有入学考试,随时可以入学,入学标准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你可以做硕士生、博士生,就能拿奖学金,谁来决定这件事呢?据我所知,就是教授。教授(包括副教授)决定了以后,就收这个学生,给他奖学金,系主任、研究生院基本上都是走形式,在表格上签一个字,最后就给学生建档了,学生入学是这样的状态,而且随时可以入学,几月份都可以到学校来报道和注册。我们能这么借鉴吗?我们国内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在工作期间找我帮忙的很多人)让我帮助写推荐信,不说出国,在国内,甚至让我帮助找过一些导师和校长,介绍这个学生到那儿读硕士和博士。学生入学有国家统考,学校出题,有很多考试和面试,研究生一刀切的入学、一刀切的毕业。利弊我也不好评论,大家可以看,国外基本上是宽进严出,国外的大学入学之后考试论文评审等过程是不讲情面的,你没有本事你就读不下来,中间退学的也有,最后考试被拦住,夭折的也有,这些学生的质量和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的状态,直接反应到导师成绩里边。这是国外的入学和毕业。

  还有一些情况,论文和文凭。国内多年以来学术弊端里面有造假的事情,我们文凭里面也有很多假的,或者学历是真的但人的素质却伪劣的,没有好好念过书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些,我本人就可以直接说出一些,有些人考试成绩太差了,或者英语考试太差了,找人说情就弄了一个60分就过了,有的论文写的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域,基本上写我做的活,但是他的博士论文我完全看不懂,写的东西不伦不类,但却完全可以通得过。学生在学校和老师打得火热。各种案例,我在这里不说了。这些学生都能拿到一些文凭。有些不应该正经应该给予文凭的学校,带着头给很多干部颁发了文凭,这些东西形成了社会风气,文凭造假和学术造假大家都是深恶痛绝的,最近发生的事情网上也很多,我比较赞成前些天凤凰卫视请的徐小平和马未都谈文凭造假,谈得蛮好的。国外的大学,美国三千多所,查询是很容易的,到学校的网站上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查的,凡是有人支支吾吾的,这里边一定有某些难言之隐。在驻美国使馆教育处工作的时候,我们有这么一本书,美国高等教育年鉴(现场展示),这是1988年的,这个书不要钱,关于美国高等教育所有情况都有的,前面有各种各样的协会和政府管理部门,后面就是所有的大学,通过索引很容易找到的,西太平洋我在这上面找了半天,没有,这是1988年的版本,我也没太下功夫,谁愿意查都可以查的。

  美国一些著名学校咱们就不说了。美国也有二流、三流和小一点的学校,我去过一些学校,偶尔看到了,里面就是两三个楼,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一个楼,校舍、教室、教学设备很破烂的,但是也是一个大学,也是有执照的大学。但是不同的大学,出来的“产品”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人在国内也可能蒙了一个牌子或者在外面花两千多美元买了一个回来,我的看法是,如果年轻的时候荒唐了,后来你出了名了,你没有勇气出来承认了,最好早早悄悄改了或者在小范围内更正了,不要让大家再说了。如果已经被某些人盯上披露出来,拿出勇气来,你对社会承认这件事情做错了,这可能是唯一明智的选择。我在中关村工作,我整天和海归打交道,这十来年,也见了上万或者超过一万人,回来确实接触到有假文凭,也没有做什么别的坏事,到管委会申请资助或者要求享受一些政策,给他指出来就完了,但是文凭得是真的。我也不好意思把我自己的文凭也拿过来了(现场拿出博士文凭)。学校里头毕业的时候文凭给了两个,要几份出几份,两份是不加钱的,如果再加一份的话,大概是几个美元,这是用夹子夹的,这个是装上镜框的,这个不会假,如果到中关村哪个地方做一个假的文凭也没准做得出来,但如果查的话,你有你的学号和大学,这是很容易查的。其实真正读过书的人不用查文凭,到家里边或者到书房看看他的书就知道了。我至少带回来七箱子书,里边有几十门课的读书笔记,每门都是这么厚的,即使什么文凭没有,就看我那些读书笔记就可说明我还是读书的。但是现在读书也好、治学也好,态度方面不是那么严谨了。我的读书笔记一点不夸张地说,拿出任何一本,随便挑拿出来跟铅印的一样,国外读书都是用英文的,读过书就是读过书的,你读的并不定是很著名的学校,不一定是很著名的导师,但你是认了真的。

  我还说一点,研究生教育国外水平应该说比国内高,念过书的人也感觉到有一点匪夷所思,我是30多年前到国外读书,因为是第一批国家公派出国的,到那儿见了导师以后,那时候的学生和现在还不一样,毕竟咱们都是中国学生,习惯性听家长和教授、老师的,见到教授以后,必恭必敬想听,我跟您读研究生了,您给我分配什么任务?我好做准备。教授见面问我:你既然到我这儿来,你想做什么?为什么到我这儿来?看到我的专业、实验室条件,你自己想选什么题?

  他什么题也不给你出,让你自己想。我第一次和导师谈话,我拿着本子想教授说什么我就记一些下来,回去我好完成作业选题。没有的,他说回去吧,你自己想一想,下次再跟我谈。没办法了,我回去,赶快写了几个选题,写出来。再见面,他就说,这个我这儿没有这个条件,那个我不擅长,哪些不必要再搞了,哪些可以考虑做——就是这样的师生关系和谈话,在读研究生过程中间,我很少得到教授直接的指点,如果哪些搞不出来问他,一般来说,他会说:你是做这个研究的,你怎么来问我,你应该比我还明白,经常是这样的话,这样就激发和逼迫自己的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不是沿袭着老的一套。

  国外的博士生整个的过程是保证了质量,要有几篇论文在一流刊物上发表,要经过多少考试,还有最后的答辩,对这些制度我们如何学习和借鉴,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只是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我的简单思考,我没有在教育界下那么多的功夫,或者动那么多脑筋,但是我感觉到中关村现在的一个现象,中关村早期是有很多的教授、研究员、学者下海办企业,最典型的像联想、方正,都是中关村学者们、教授们办起来的,到现在为止,中关村的现象,外资企业有很多,民营企业也有很多,海归企业也有很多,可是大学生出来创办企业的不多或者很少了,也许他们的空间不多了,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了。

  教授和科学家也不再下海办企业了,目前中关村的现象是,教授和科学家日子过得不错,不再像当年柳传志那么艰苦,以前的月底的时候比我们平常时多拿25块钱是伟大的胜利,那时候很穷,现在依赖海归回国创业是大家比较共识的意见,回国创业的海归大部分是从中关村走出去的或者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本身就是优秀的学子,在国外受到良好严格的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毕业之后在国外的公司或者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工作经历,他们回国创业能够在高起点和高水平。海外培养出很多的合格的研究生和人才,值得我们的教育认真思考。

  中国的教育如果谈起来的话,那是没完没了的,有很多的话说,大家都在痛恨的过程中间,我们还在依赖着这个教育体制,这种关切也是一种好现象。什么时候能够把我们的教育改革推进好。教授们能够自由地研究,能够真正地治校,能够不受社会上各种干扰,值得我们努力。全国各个领域包括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尤其是现在这一段时间里边,我们民族难免的,有很多热火朝天的景象,但也有很多浮躁,这个浮躁过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慢慢静下来,现在很少有人看唐诗宋词了,很少有人看四大名著的原著了,包括《围城》,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变了形改了版的,有了很多调侃,我们姑且把它们当成作品,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严肃的东西、传统的东西,需要认真研究的东西,还是需要从大学里边把这股学习的风吹起来。谢谢大家!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